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濟南:山鄉合唱“振興曲”
發布時間:2024-06-24 09:5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6-24

  以前堆放雜物的空地,變成“童話樂園”游樂場﹔閑置房子被改造提升,成為游客爭相體驗的民宿﹔“繁星學社”書屋從早開到晚,人流不斷……這是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曲堤街道牛王村的幸福現狀。

  背靠濟南城區數百萬潛在消費人群,牛王村在過去幾年裡重點發展農業觀光休閑游。村庄整治人居環境之後,又引進油葵種植產業,打造“詩畫牛王”文旅綜合體。游客來到村裡,能賞田園風光、品農家飯菜,也讓10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鄉村振興,文化旅游大有可為。濟南市注重實踐農文旅融合發展思路,市、縣一級將政策資源傾斜基層,鎮、村一級解放思想,注重文化遺產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准確把握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文旅需求,讓鄉村不僅有好風光,還有好物產、好節目、好體驗。

  濟南市歷城區港溝街道蘆南村,位於歷城區最南端,三面環山,約有600口人。20年前,蘆南村因為開採礦石,周邊的山都像“禿頂癩頭”,樹木極少。黨的十八大以來,蘆南村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不僅關停採石場、大面積植樹造林,還聚焦“三產融合”建設了中小學研學基地、山楂產業園、桃花嶺上民宿等項目,村集體年收入已達420萬元。

  6月15日,“鄉村好時節”蘆南村﹒村夏田野音樂季活動在蘆南村舉辦。民謠樂隊在舞台上放聲歌唱,台下的農特產展銷區也擠滿年輕人,“蘆南的山楂”氣泡飲料、山楂煎餅等村民制作的特產塞滿了大家的後備箱。蘆南村黨支部書記賈虎平說,蘆南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受益者,未來也將繼續踐行這一理念,把村庄打造成“濟南南部山區桃花源”。

  自然生態改善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帶來底氣。調動鎮、村主動性的同時,濟南市有意識地將城區資源向鄉村傾斜,鼓勵市直文旅單位與鄉村結對子,推動鄉村文旅資源在更高平台展示推廣。

  根據濟南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游局《關於推行“鄉村振興文化顧問”機制助力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部署,濟南市博物館6月18日攜“紀念濟南解放革命文物圖文展”來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大橋街道鵲華理想社區。

  “濟南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帶來了紅色故事,還現場為大家普及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知識,聽了很受啟發。”社區居民高曉華告訴記者,社區老百姓現在不缺吃少穿,盼望的還是人居環境好、精神文化生活充實。

  為調動全市文化資源服務鄉村,濟南市2023年舉辦群眾性小戲小劇巡演。這些小戲小劇“群眾編、群眾演、群眾看”,走進鄉村廣場、田間地頭、景區景點,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登上文旅融合“大舞台”,為鄉村振興賦能增彩。

  濟南市商河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群眾文藝創作過程中,商河縣的《鼓舞青春》《夫妻秧歌》均融入非遺元素——鼓子秧歌,採用商河方言演繹本土故事,成為當地村庄的常態化演出項目。

  文旅一業興,帶動村庄百業旺。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濟南市將突出鄉村文化資源挖掘和市場轉化,打造一批鄉村文化旅游名村樣板。同時,側重開發“非遺+鄉村”旅游新產品,推出體驗游活動,讓村民的文化獲得感與游客的文化體驗感共同提升。(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