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南:活化紅色資源 創新發展路徑 推進紅色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4-08-01 10:43
來源: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4-08-01
山東沂南地處沂蒙山區腹地,革命斗爭遺址眾多,依托紅色文化底蘊,建設了沂蒙紅嫂紀念館、山東抗日民主政權創建紀念館、沂蒙紅色金融展館、山東戰郵紀念館等一大批紅色革命紀念場館和4A級旅游景區山東紅嫂家鄉旅游區,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研學旅游實踐教育基地、全省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同時,東高庄紅色片區9月份建成對外開放,全力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紅色旅游示范區、鄉村振興樣板區、美好生活向往區。
三大融合,開辟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
多規合一,實現職能融合。沂南堅持規劃引領,將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寫入發展總體規劃,出台《沂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等文件,落實紅色資源保護工作與城鄉建設總體規劃、自然資源總體規劃等“多規合一”,並著眼頂層設計,建立沂南縣委紅色文化教育旅游融合發展領導小組,成立了3家國有公司,統籌力量、整合資源,形成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合力。
做好加法,實現資源融合。沂南進一步促進了紅色資源與本地旅游業態跨領域融合開發,一是紅色旅游+演繹,沂南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引進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推出國內首個紅色文獻史詩情景劇《沂蒙四季﹒紅嫂》《婦救會》《跟著共產黨走》等10處沉浸式小院演出,有力推動了沂南紅色文化、沂蒙精神的傳播﹔二是紅色旅游+研學,沂南招引山東新鏵文旅發展集團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建成佔地面積60畝的沂蒙紅色教育研學綜合實踐營地,構建起以研學營地為“鏈主”,連通影視基地、孟良崮研學基地等景區和紅色研學培訓教育機構的紅色研學產業鏈條,極大地拓寬了研學旅游市場的發展空間﹔三是紅色旅游+影視拍攝,沂南以抗戰文化為主題的常山庄古村通過保留原汁原味的革命堡壘村,現已成為紅色題材影視的拍攝首選地﹔四是紅色旅游+文創,沂南將紅色元素融入旅游業態,推動剪紙、面塑、柳編等非遺項目進景區,形成“沂蒙紅嫂”等系列紅色文創產品,並建設了“紅嫂體驗館”,實景展示烙支前煎餅、納軍鞋、唱紅歌等場景,為游客提供了可參與互動的場景。
連線擴面,實現功能融合。沂南將紅色旅游融入全域旅游框架,構建起了連通竹泉村、馬泉休閑園等為核心的沂蒙泉鄉文旅康養融合示范區,連通諸葛亮文化、漢文化為依托的臥龍源城鄉融合發展實驗區,連通智聖湯泉、鬆山溫泉、天河養老中心為中心的溫泉康養集群片區,形成“紅、綠、古、泉”獨特鄉土風韻,構建起“一核五帶八大綜合體”全域旅游發展空間格局。
三大成效,實現紅色旅游賦能發展新效應
“紅色沂南”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隨著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持續深入,沂南縣紅色產業發展日益壯大,紅色旅游產品不斷優化,逐步構建以山東紅嫂家鄉旅游區、沂蒙紅色研學營地、東高庄紅色片區為龍頭引領,以沂蒙紅色文化旅游廊道為骨架經脈的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格局,實現紅色旅游產業、功能、空間重塑。“愛尚沂南、紅色之旅”環線、紅色經典旅游路線和紅色沉浸式演繹的精彩出圈,讓“紅嫂家鄉”等紅色符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紅色沂南”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沂南成為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的主陣地。
片區化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沂南縣把發展紅色旅游作為產業振興的主攻方向之一,將紅色文化挖掘與基層黨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以山東紅嫂家鄉旅游區為核心的馬牧池鄉常山庄黨性教育基地片區獲評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帶動引領東高庄紅色片區等規劃建設。片區的創建激活了黨建引領的發展能力,調動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打造了“黨旗紅、鄉村興”的紅色品牌。
共建共享共富的社會效益凸顯。在紅色旅游引領下,沂南已形成旅游百億產業集群,探索出文化產業帶動下的“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特色產業+就業扶貧”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在實踐中形成群眾景區務工當職員、土地入股當社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的“一區四員”文旅惠農模式。下一步,沂南將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不斷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水平,讓革命老區人民的致富路、幸福路越走越寬。(王曉璐 王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