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濰坊:共唱非遺傳承“青春之歌”
發布時間:2025-07-10 11: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10
  濰坊風箏傳承人演示的扎制技巧、諸城派古琴的悠揚琴聲、高密茂腔的婉轉唱腔……6月27日至28日,“濰有非遺最青春”濰坊非遺展演活動在北京電影學院海澱、懷柔兩校區舉辦。18項獨具濰坊特色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吸引1000余名師生參觀體驗。
  此次展演作為“濰坊非遺進高校”系列中的首場活動,搭建起校地文化交流的橋梁,讓年輕群體與非遺深度對話,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活力。活動期間,傳承人還與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就非遺文創設計、數字化傳播等話題展開交流,為非遺活態傳承探索新路徑。
  非遺的未來在年輕人。不論是傳承還是傳播,各地的非遺事業普遍面臨“如何進一步吸引青少年參與”的問題。作為非遺大市,濰坊以建設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為契機,吸引年輕人加入非遺保護隊伍,創新設計更具時代感的非遺文創,唱響了非遺傳承的“青春之歌”。
  烙畫、核雕、紅木嵌銀……多年來,濰坊聾啞學校創新非遺課程教學模式,引導聽障學生提高藝術素養。由於非遺手工藝不同於流水線作業,適合學徒式教學,因此學生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學習,更容易感知和捕捉師父的知識和技藝。濰坊聾啞學校建立“主﹒輔”雙師聯合授課制,從各行業聘請非遺傳承人擔任手工藝專業教師,定期到校內指導,同時選聘校內文化課教師配合專業教師授課。
  濰坊聾啞學校相關負責人郝海超告訴記者,通過3年至4年時間的學習,多數學生都能熟練掌握一門以上的非遺制作技藝,將來走向社會後可繼續從事這一行業。
  不久前,在山東省文化館舉辦的“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山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現場,非遺文創市集展示、銷售全省16個地市文化館及文創企業生產的非遺創意產品。“魁星點斗”口袋杯、“狀元及第”擺台以及帶有濰坊文化元素的風箏挂件、冰箱貼、書簽……在濰坊市濰物文創的展位前,不時有觀眾駐足,大家拿起心儀的作品看了又看,詢問價格和購買渠道,稱贊設計師的巧妙構思。
  濰物文創項目負責人齊俊穎是文創設計開發領域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她即關注到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青睞,在濰坊較早啟動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創新設計。如今,在這個賽道耕耘10年之後,齊俊穎有了新的方向。
  “各地發展文創,本質是在發展城市文化。我們目前的重點是如何破圈。”齊俊穎告訴記者,對比其他地方的文化創意公司,濰物文創的關注點不在於建設自己的銷售團隊,而是做“去地域化的東西”。濰物文創致力於打造產業鏈和供應鏈,讓文創IP真正進入商業循環,避免靠銷售零零散散的單品過日子。
  推動非遺傳承陣地創新、作品創新的同時,濰坊市還組建了一支對非遺事業有感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熱情的年輕保護隊伍。
  2021年,在共青團濰坊市委與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共同推動下,濰坊市非遺行業青年工作委員會成立。其目的是承擔濰坊市青年非遺傳承人交流聯系工作,通過開展學習培訓、研究展示等,推動與青年非遺傳承人的合作交流。
  4年來,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服務中心整合濰坊市內非遺資源,創造利於青年非遺傳承人發展的良好環境和平台,探索符合濰坊青年非遺傳承人發展實際的服務模式,全力當好濰坊青年非遺傳承人的“策劃師”和“領路人”。(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