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幾年,山東深入推進齊魯文化基因解碼利用工程,選取山東省文化館等11家單位為試點,有序開展“文化基因”的數字化、版權化、商標化,推動解碼成果與文旅產業、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文化資源價值轉化。同時,山東印發《山東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政策措施》《山東省文化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支持文化科技研發、文化智能裝備、文化應用場景等8個重點方向,並規劃了未來3年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路線圖”。
“腿自己在動,我感覺像是被支配了,爬山比平時更省力了。”近日,多名游客在山東臨沂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體驗了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登山的智能服務。據了解,穿戴這套裝備後,體能消耗可降低30%,游覽時長能延長1.5小時。
近幾年,類似外骨骼機器人的多種“黑科技”在山東各地景區、博物館等場所投入使用。“好客山東”正以“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打破傳統旅游的體驗邊界,打造日益多元的消費場景。
從宏偉的岱廟,到險峻的十八盤,再到綿延的扇子崖、桃花峪……在泰安泰山石敢當景區,裸眼5D飛行影院“飛越泰山”項目通過巨型球幕投影技術,讓游客或穿越峽谷,或飛越山巔,身臨其境感受泰山的雄偉與壯麗。“‘飛越泰山’以新技術賦予泰山文化新的生命力,自2023年6月投入運營以來,一直是景區的王牌項目。”泰山石敢當景區招商部主管劉喆說,今年初該景區還引進了“泰岳伏魔錄”沉浸式體驗項目,該項目以泰山石敢當文化為故事背景,創建現實與虛擬交互空間,體驗者握住游戲手柄、戴上VR眼鏡(虛擬現實顯示設備),就能解鎖游戲角色並開始闖關,目前已吸引5萬余名游客前來體驗。
7月12日,山東博物館數智文化展廳面向公眾開放,多名家長和孩子一同戴上VR眼鏡,“潛入”虛擬海底探險﹔或置身動感影院,近距離欣賞敦煌千年石窟和絕美壁畫。據介紹,該展廳整合多種前沿數字技術,讓觀眾感受博物館展陳的敘事之變、科技之變和融合之變,通過可感知、可交互的方式體驗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嶄新成果。
通過應用虛擬現實、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山東持續探索沉浸式體驗、數字演藝等新興業態,不斷滿足游客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
在打造數智文旅新場景的同時,近幾年,山東深入推進齊魯文化基因解碼利用工程,選取山東省文化館等11家單位為試點,有序開展“文化基因”的數字化、版權化、商標化,推動解碼成果與文旅產業、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文化資源價值轉化。比如,通過對魯錦織造技藝的發展歷史、文化內涵等進行挖掘整理,山東依托數字技術對魯錦的實物形態進行可視化建模、編制科學圖譜,打破了技藝傳承的時空界限。與此同時,以數字化賦能魯錦傳統紋樣與時尚元素、布藝與多種材質融合,為古老技藝注入“時尚范”,煥發了傳統工藝的時代活力。
在一系列舉措推動下,文旅企業也主動把握科技創新、數字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為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方案與智慧。近日開行的“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游列車作為“鐵路+旅游”新型體驗產品,為游客暢游齊魯構建了多元化場景。“通過‘好客山東 旅游列車’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列車線路、車次查詢及旅行攻略推薦等功能實現集成,游客可以‘一站式’解鎖沿線文旅資源,實現100余家景區、1萬余家酒店的在線預訂。”山東文旅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雲創部總經理紀法軍說。據介紹,該公司還開發、建設和運營了“好客山東雲游齊魯”智慧文旅平台等重點項目,以實時更新的游客數據、詳細准確的用戶畫像、全方位的數據支撐,打造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規模以上科技型文化企業達1135家,實現營業收入4586.5億元,文化和科技融合已具備良好基礎。近日,山東印發《山東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政策措施》《山東省文化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支持文化科技研發、文化智能裝備、文化應用場景等8個重點方向,並規劃了未來3年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路線圖”——突破20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關鍵技術,打造10個以上標杆應用場景,培育20家左右具有山東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重點企業。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智慧文旅領域,山東將持續深化公共文化數字化與智慧場館建設,實現文化科技平台建設系統發力、提質增效,如推動博物館數字平台、珍貴古籍智慧平台等互聯互通,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文化大模型產品,圍繞智慧旅游、舞台科技等前沿領域強化復合型創新人才引育等,為“科技+文旅”深度融合與高質量發展筑牢基石。(孫叢叢)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三屆齊魯小吃文化節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