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市美術館充分發揮各自在展覽與公共教育活動、引領美術創作等方面的特色,依托數字美術館、微信、手機APP等載體,緊急梳理數字文化資源,推出在線展覽、講座,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尤其是加入了講座、網絡慕課等全新公共教育活動內容,充分體現了美術館展覽與公共教育齊頭並進發展的特點,做到“閉館不閉展”。截至2月7日,首批推出57項線上活動,其中在線新創“戰疫”美術作品展覽11項、數字全景展覽16項、在線虛擬展覽10項、在線講座等公共教育活動20項。1月28日、2月6日、2月7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通過微信平台,梳理推出兩期線上美術館特輯,以及全市77家美術館官方微信全覽。首批線上美術館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1月24日至2月7日期間,各項數字美術館平台總瀏覽量突破70萬人次,其中美術館小程序瀏覽量約9萬人次,且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等平台轉載相關內容,瀏覽量約40萬人次。
線上美術館項目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新創“戰疫”主題作品類引領創作,鼓舞人心。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畫雕塑院、韓天衡美術館、虹橋當代藝術館、崇明美術館等美術機構組織藝術家拿起畫筆,為國家祈福,共計完成新創抗擊疫情主題美術作品超過120件。其中,上海中國畫院組織37位藝術家創作了72件(組)作品,其中不乏施大畏、韓碩、張培成等知名藝術家,也有鮑鶯、龐飛等中青年畫家。上海油畫雕塑院劉曼文、李向陽等6位藝術家已完成8件作品。韓天衡美術館發起“謳歌英雄 戰勝疫魔——百樂雅集師生書畫印網上作品展”創作項目,匯集了韓天衡、許雄志等全國書法、篆刻名家的新作。二是市級國有美術館積極引領示范。5家局屬美術單位共發布數字全景展覽8項、線上展覽5項、微信25條。中華藝術宮每天發布“輕閱讀”微信,並以語音形式開展線上藝術講座,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將迎春展移至網上展廳,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線上美術館展廳收入2016年以來所有展覽的全景展廳。三是展覽類項目均為各館近期策劃的學術性、影響力兼具的項目。包括劉海粟美術館“十上黃山絕頂人——館藏劉海粟黃山精品研究展”、明珠美術館“慕夏”展、陸儼少藝術院“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主題展”、青浦練塘可的美術館“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創作稿觀摩巡展等。四是公共教育活動首次大規模收入線上美術館。這些活動主題多樣、形式多元,一改以往線上美術館以展覽為主的格局。中華藝術宮策劃推出“海上書法名家”線上系列講座,邀請劉小晴、丁申陽等6位名家在線指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整理了近兩年的學術出版物,推出“晨讀”欄目,邀請專家朗讀分享。明珠美術館結合當下展覽,邀請知名作家講述“風景與畫”的故事。
下一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將指導各美術館進一步挖掘已有的展覽、公教活動資源,並在閉館階段,沉下心來梳理藏品與歷年展覽、學術成果,抓緊再制作一批線上展覽、線上講座。同時,做好上述內容的整理推廣,創新線上美術館的內容與傳播途徑,推動全市美術館數字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上一篇: 上海市文旅行業各級公共服務機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 |
下一篇: 上海減負新政惠及旅游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