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上海
上海
在中國旅游日看上海旅游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5-22 11:01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新華社 2024-05-22
  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游日”。圍繞“暢游中國,幸福生活”主題,滬上62家景區(點)門票惠民、五個系列文商旅體展融合線路發布、“Shanghai Pass”都市旅游卡上新……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折射出上海文旅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和文旅消費最新趨勢。
  整合“上海+”
  入境旅游“第一站”逐步形成
  在“5﹒19中國旅游日”上海市主題活動以“Visit Shanghai 這裡是上海”為主題。一款“Shanghai Pass”都市旅游卡上線,作為上海優化入境游客服務的創新舉措頗為吸睛。
  據上海久事集團旗下都市旅游卡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Shanghai Pass”具有非實名、跨場景、小額支付特色,主要面向對移動支付不那麼熟練或熱衷的人群,入境游客便是主要服務對象。
  記者查閱信息,“Shanghai Pass”購卡、充值、退資、維修服務點涵蓋上海浦東、虹橋交通樞紐,以及上海火車站、人民廣場、陸家嘴、徐家匯等客流量大的地鐵站點服務中心。使用場景包括上海公交、地鐵、出租車、輪渡等交通工具,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黃浦江游覽、上海博物館等知名景區(點)和文博場館以及新世界城、第一食品等購物場景。
  同時,上海與全國更多省市的聯動更加深入。上海文旅部門聯合國內知名目的地和入境旅行社共同打造的十條“看上海﹒游中國”精品線路產品對外發布,一程多站,分別包括北京、上海、西安、敦煌、桂林、成都、蘇州、杭州等地。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銷售總監楊鑫介紹:“隨著海外游客來華出行頻次增加,我們會推薦不同的產品線路,但上海一定是不會錯過的。不僅因為上海是重要的口岸、交通便捷,也因為‘上海旅游’是‘中國旅游’最具吸引力的IP之一。”
  立足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功能定位,上海還積極助力推動長三角市場乃至國內旅游市場發展。攜程集團公共事務關系總監王丹介紹,今年以來至今,北方省市赴上海旅游同比增長24.1%,北方省市游客在滬旅游消費佔比重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小凍梨”和“小土豆”齊聚魔都,為市場持續繁榮發展注入信心。
  “借‘中國旅游日’契機舉辦活動、推出新產品,可以更好地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這對於講好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故事是一個有效的載體和路徑。
  擴容“惠民+”
  城旅一體形成“大IP”
  彰顯中國旅游日的惠民特色,今年5月17日至19日,上海60余家景區半價或免門票迎客,包括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上海歡樂谷等多個A級旅游景區。各區也紛紛推出主題活動,邀市民游客共享美好節日。
  寶山區舉辦郵輪旅游度假區生活節、博物館市集、上海郵輪港國際帆船賽等主題活動,發布“銀齡生活 老郵所樂”郵輪旅游項目並成立“寶山泛亞郵輪旅游法律服務工作室”,為游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普陀區發布“做一天上海人”精品旅游線路。虹口推出“樂游”“樂享”“樂活”3大主題活動﹔嘉定以“行遠見美,獨此一嘉”為主題推出5個板塊19項活動﹔臨港新片區舉辦“臨港﹒遇見愛”浪漫主題月活動……
  “廣大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也會進入當地居民的美好生活中、感受當地人的美好生活。旅游目的地成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戴斌說。
  在徐匯西岸濱水空間咖啡香與花香四溢,騎行、輪滑、攀岩、籃球等各類體育運動場地客流“爆棚”,搭配龍美術館、西岸美術館等推出的全新大展和精彩紛呈的琴棋書畫非遺互動活動,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市民游客都能獲得層次豐富的消費體驗。
  上海居民周婷在徐匯濱江遛狗、喝咖啡,父母在這裡賞花,兒子在這裡參與滑板運動。在她看來,上海文旅“最大的”惠民是逐步實現“處處是景、時時宜游、城就是景、人在景中。”
  近年來,上海文旅以“道路+”“公園+”“生活圈+”為主要路徑,以“深度游、微旅行、慢生活”為發展導向,打造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205處,遍布全市16個區的各個街鎮,形成了“十五分鐘生活圈”,以及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城市漫步線路。今年,上海將推出第五批5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與市民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深化“文旅+”
  文商旅體展激發消費活力
  這個周末,中國旅游日“接棒”國際博物館日,給市民游客奉上豐富的文旅盛宴。
  18日晚間,“趣玩︱2024自然博物館之夜”主題活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演。觀賞“點水成冰”“銀鏡反應”“自制彩虹雨”等奇妙的科學實驗,自己動手開發一個“小程序”,做一隻牢靠溫暖的“鳥巢”,結一盞海派絨花燈,在古生物化石模型前聽一場古典音樂表演……10歲的小觀眾王磊在場館裡流連忘返。
  “我們引入非遺展示、音樂會、脫口秀等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吸引廣大觀眾游客對科學的興趣。”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負責人唐先華說。“科技+文旅”已成為上海文旅活動的一大特色。
  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統計,上海已備案博物館165座,平均每15.1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2023年全市博物館接待的參觀者中,超過60%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全市文博場館參觀者超過60%是“拉杆箱一族”﹔85%以上的人士有在博物館內或在周邊商圈購物的偏好。
  今年中國旅游日之際,上海進一步深挖“文旅+”內涵,全新推出“‘煙火’旅游線”“影視旅游線”“購物旅游線”“文體旅游線”和“展博旅游線”五個主題30條旅游線路,以展會、文藝、旅游、體育、購物的流量帶動作用,向海內外游客進一步展示上海多元城市魅力。
  根據美團消費數據,人民廣場、五角場、陸家嘴、徐家匯、南京西路、七寶等商圈,已成為市民游客“風向標”。“上海禮物”線下集合店首店19日在陸家嘴商圈開業,雲集近百個“上海禮物”單品,許多產品已成為游客來滬人手一份的“伴手禮”。
  隨著上海文旅市場強勁復蘇、供需兩旺,文商旅體展深度聯動、跨界融合,入境旅游市場穩步復蘇,上海正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藍圖”正逐步變成“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