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西
山西
山西省三大板塊旅游公路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
發布時間:2018-09-05 11:09 來源:山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編輯:遲紫境
信息來源:山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2018-09-05
  “踏訪黃河,探源文明”“跨越長城,邊塞古風”“歷史脊背,山水太行”,在這樣的主題定位下,2020年我省將打造成“城景通、景景通”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網絡。近日,省政府公布《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設計技術指南(試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建設將包含主體系統、慢行系統、服務系統、景觀系統和信息系統。三年之後,安全舒適、經濟合理、技術可行、質量優良、生態環保、交旅融合的三大板塊高質量精品旅游公路將成為山西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三大主題定位特色鮮明
  黃河板塊主題定位:踏訪黃河,探源文明。忻州段突出黃河與長城交融的西口文化、晉西北民俗文化、現代水利文化﹔呂梁段突出黃河水運文化、古鎮古村文化、黃土文化、紅色文化﹔臨汾段突出黃河地質文化、中華魂、根祖文化﹔運城段突出禹鑿龍門、黃河古渡文化、中華文明起源及後土文化、忠義文化。長城板塊主題定位:跨越長城,邊塞古風。大同段突出民族融合文化、北魏文化、軍事文化、古堡文化、晉北民俗文化﹔朔州段突出萬裡茶路、邊貿文化、古堡文化、西口文化、邊塞文化﹔忻州段突出關隘文化、古代軍事文化、古堡文化。太行板塊主題定位:歷史脊背,山水太行。忻州段突出佛教文化、紅色文化﹔陽泉段突出忠義文化、關隘文化、陘口文化﹔晉中段突出湖光山色、大寨精神、紅色文化﹔長治段突出紅色文化、太行精神、神話傳說、上黨文化﹔晉城段突出原始農耕與中草藥文化、古堡文化、古村鎮文化及太行精神。
  三種類型兼具扶貧功能
  旅游公路在路網中是以為游客和旅游車輛提供旅游交通服務為主要功能的支線公路,兼具扶貧功能。三大板塊旅游公路分為主線、支線和連接線三種類型。主線是由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主通道組成﹔支線是通往三大旅游板塊區域內A級及以上景區(景點)的旅游公路﹔連接線是連接三大旅游板塊區域內其他非A級景區(景點)的旅游公路。旅游公路建設將實現全域旅游資源和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通過熱點旅游資源片區的輻射效應,有效帶動三大旅游板塊沿線貧困地區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目的。
  “零棄方、少借方”保護生態
  我省提出,旅游公路規劃應依托既有的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布局,優先連接旅游價值高或具有潛在開發價值的旅游景區(景點),實現“內聯網,外聯通”,形成“景景通,城景通”的快旅慢游的旅游公路網絡體系。設計貫徹“環境友好、貼近自然,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環保理念,倡導“零棄方、少借方”,避免高填深挖,盡量填挖平衡,對取棄土場進行生態恢復,邊坡進行綠色防護,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舊路走廊,節約土地,保護基本農田。旅游公路利用現有公路改造時,不應為片面追求較高的線形指標而造成工程投資增加和對自然環境產生較大破壞。
  因需依景設置慢行系統
  三大旅游公路結合沿線景觀特色,將設置慢行系統和服務設施,滿足游客全方位的旅行需求。慢行系統遵循“服務游客、合理規劃、因需依景”而設包括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與其景區(景點)內的驛站、服務區、房車營地、觀景台等服務設施相連接。自行車道設置距離不應過長,一般不宜超過20km,寬度宜為2.0-3.5m,可設置必要的停靠港灣。視地形條件,自行車道與行車道布設宜分則分、宜合則合。自行車道、人行步道從起點開始,每隔1公裡在路面上設置一處裡程圖案標識。
  公路驛站房車營地功能服務
  三大板塊旅游公路將圍繞三大旅游板塊所處區域的文化主題定位,展現板塊歷史、人文和自然等特色。服務系統包括旅游服務區、公路驛站、房車營地、觀景台等服務設施,具備住宿、餐飲、購物、休憩、應急救援、車輛維修、加油等基本功能。優先利用沿線現有服務區、養護區、停車區等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宜採用市場化方式運作。主線設置旅游服務區,設置間距原則上不小於50km。充分利用填挖平台和不可利用的舊路設置觀景平台、驛站、房車營地及路側寬容區。不宜設置大型橋梁和中長隧道,因地形受限確需設置的,需經多方案經濟技術論證比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