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西
山西
山西呂梁:送戲下鄉暖人心
發布時間:2019-03-08 09:0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易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03-08

    晉劇是山西人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賴,每逢傳統節日,山西各地城裡鄉間總是忙著搭台唱戲看戲。2月19日元宵節,記者跟隨來自呂梁市晉劇院、市青年晉劇院的100多名文藝工作者,到汾陽市杏花村鎮送戲下鄉。

    下午4點,距正式演出還有3個多小時,在杏花村小學的空地上臨時搭起的戲台前就圍滿了人,大家早早趕來搶佔“最佳觀戲點”。與往年相比,觀眾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前幾年鎮上唱戲,都是我們這些‘背凳凳、拄棍棍’的人在看,現在不少年輕人也愛看晉劇了,這是好事。”現場一名老戲迷說。

    傍晚7點30分,鑼鼓聲起,戲幕拉開,演出正式開始。據了解,本次送戲下鄉,演員不僅准備了《滿床笏》《壽州救駕》《扈家庄》等晉劇傳統經典劇目,還帶來了紅色經典劇目《劉胡蘭》,希望通過弘揚永不退縮的“劉胡蘭精神”,鼓勵基層群眾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

    台上,一出出精彩劇目好不熱鬧。台下,觀眾看得真切、聽得過癮,現場不時爆發陣陣喝彩聲。走進後台,尚未上場的演員在道具箱旁或坐或站,在休息的間歇抓緊時間與親朋好友聯絡。演員高冬梅已懷孕6個多月,依然堅持下鄉演出。趁著等戲的空當,她拍下一張圓月的照片發給丈夫,用月圓之夜的景色來訴說思念。

    演出結束已是夜裡11點,和不舍得離開戲台的幾名老戲迷聊了聊接下來幾天還要演出的劇目後,呂梁市晉劇院、市青年晉劇院總院長王承評趕緊招呼演員休息。大家都統一住在杏花村鎮文體活動室,樓上樓下共400多平方米,100多人帶著各自的鋪蓋打地鋪。趕路、搭台、候場、演出……大家整日都在連軸轉,終於能休息一下,不一會兒,100多人的“大臥室”便陷入沉寂,偶爾傳出幾聲咳嗽、呼嚕。

    “這次的住宿條件還算不錯,我們平時送戲下鄉大都是去路途偏遠、生活條件艱苦的山村。冬天,我們睡過四處透風的毛坯房﹔夏天,不時有蟲蟻爬進被子……後來時間久了我們也都習慣了。”演員郝瑾鈺表示,為了基層群眾,吃這些苦都是值得的。

    “送戲下鄉時,大家都是風裡來、雨裡去,不少演員累得都演不動了。然而,每當看到村民們翻山越嶺、帶著干糧來看戲,大家都會堅持以最飽滿的熱情完成演出。”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呂梁市青年晉劇院領銜主演梁桂星說,“有些村民一年到頭就盼著能熱鬧地看幾場戲。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就會為之奮斗一生。”

    此次送戲下鄉,是呂梁市晉劇院、市青年晉劇院多年來扎根山區、服務農民、唱紅鄉村文化大舞台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呂梁是革命老區,也是山西省最貧困的地區。為了助力打好扶貧攻堅戰,近年來,呂梁市晉劇院、市青年晉劇院每年都有9個多月在基層演出,演出場次超過300場,足跡遍布呂梁市的山村窩鋪、溝溝坎坎,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咱老百姓的劇團”。王承評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呂梁市晉劇院、市青年晉劇院積極探索,在確保經典劇目質量不減的基礎上,還新創、移植了多部劇目,如大型古裝戲《梨花歸唐》《御碑記》,紅色經典劇《紅色湫水河》《劉胡蘭》《呂梁兒女》,大型現代戲《紅肚兜》等,初步形成了“新創劇目打局面、移植劇目闖市場、傳統劇目練隊伍”的可喜局面。

    結束了在杏花村的演出,隊伍又奔赴下一個地點。呂梁市晉劇院、市青年晉劇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前行著、堅守著。(楊淵 郭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