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新疆
新疆
和田非遺 遇見北京
發布時間:2025-11-19 10:45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5-11-19
  “這塊絲綢像把彩虹織進去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學生李萌萌舉著相機,在艾德萊斯綢展品前拍個不停。“萬方樂奏有於闐——新疆和田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近日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生動展現和田地區非遺的文脈傳承、獨特魅力與時代風採。
  展覽以昆侖神話、玉出昆岡、絲路名城、萬方樂奏、百族駢闐、凝心鑄魂6個單元為主線,通過實物展陳、技藝演示、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展示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以近600件(組)展品串聯起和田的文化脈絡。
  在和田烤馕制作技藝展台前,麥香混著芝麻香氣扑面而來。72歲的觀眾王建國湊在爐邊與傳承人熱合曼﹒阿卜杜拉熱絡交流。王建國說:“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參與援疆工作,住在新疆同胞家裡天天吃烤馕。那時的家常飯如今竟然成了非遺!”熱合曼笑著從馕坑中夾出剛烤好的馕遞到王建國手中,馕的香味飄滿了整個展廳。
  互動體驗區堪稱最熱鬧的“非遺課堂”。不少孩子圍坐在地毯織造區,跟著維吾爾族阿姨學習,彩色毛線在一雙雙小手中織出紋樣﹔還有不少孩子對維吾爾族民居建筑技藝模型著迷,爭相研究木構銜接的巧思。
  在玉出昆岡展區,一塊溫潤的和田玉擺件靜靜陳列,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講解員輕聲講述著玉石背後的故事——匠人用3年時光,將一塊昆侖山下的璞玉雕琢成眼前這件藝術品。“原來真正的和田玉是這樣細膩有光澤。”北京市民陳女士邊看邊贊嘆。她轉身對女兒說:“等你放寒假,媽媽帶你去和田好不好?去看昆侖山,去看和田玉的故鄉。”小女孩眼睛一亮,連連點頭。
  在百族駢闐展區的照片牆前,王建國停下了腳步。“孩子們,你們看這張照片。”他指著一張石榴豐收的照片,對身旁的小觀眾們說,“我年輕援疆時與各族同胞一起墾荒修渠,那情誼就像這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從絲路名城於闐的歷史淵源,到今日新疆的喜人發展……這場展覽是一次文化溯源、一次精神尋根。記者注意到,不少小觀眾的研學手冊上已寫得滿滿當當,王建國也在留言簿上寫下:非遺傳承,初心不忘。
  “展覽不僅還原了和田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通過非遺的傳承發展,生動反映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團結奮進的時代畫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廳長古麗﹒阿不力木說,期盼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人從非遺視角讀懂新疆、愛上新疆。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工作人員介紹,展覽將持續至明年3月,其間還將推出非遺展演、專題講座等活動,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和田的文化底蘊。(牛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