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年以來,浙江省文化廳積極開展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主題的“學、採、送、種”四大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取得成效。
一、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組織發動全省各級文化部門廣大文藝工作者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深入基層活動,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一方面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用優秀文藝作品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讓更多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一方面讓文藝工作者近距離感受民風民情,全方位捕捉藝術靈感。浙江話劇團有限公司堅持為農村基層少年兒童送去優秀的兒童劇作品,每年面向市縣中小學校開展400場左右的“雛鷹計劃”優秀兒童劇演出。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積極開展送演出進農村文化禮堂活動,送去農村基層觀眾喜愛的歌舞、民樂節目。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音樂教師連續四年赴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實地研究當地畬族民間音樂,搜集整理畬族民歌、採訪當地畬族民歌傳承人,體驗畬族生活,醞釀創作新創器樂作品《畬山音畫》。浙江昆劇團開展“幽蘭尋根——昆曲百場送禮堂”活動,將浙昆數代藝術家“活態傳承”的精品劇目送到各地農村文化禮堂。浙江美術館採用向基層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免費輸送優質展覽或聯合辦展的方式,將浙江美術館優質展覽資源送到基層一線,解決基層展覽資源匱乏和品質不高的問題。寧波市演藝集團深入農村文化禮堂,開展藝術家結對活動,幫助基層文藝團隊培養人才,並組織業余文藝人才與專業演員同排一台戲,同台演出,提升了基層文藝團隊的質量。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系統共組織500余場赴基層慰問演出活動,參演人員3000余人次。
二、開展反映現實生活文藝創作。積極組織省級主創團隊深入生活、扎根基層,開展反映現實生活的文藝創作,通過推出作品來檢驗“深入生活、扎根基層”主題實踐活動的實際成效。浙江交響樂團組織駐團作曲家在紹興地區蹲點採風,搜集整理當地民間戲曲音樂素材,著手創作交響樂作品《社戲》。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舞蹈編導赴金華市浦江縣創作採風,取材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浦江板凳龍以及書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元素,創作了舞蹈作品《凳之龍》,入選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浙江越劇團組織本團主創人員赴溫嶺市對最美漁民郭文標的事跡進行實地蹲點採風,為以該題材創作一台越劇現代戲搜集素材。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系統共組織70余批次創作人員赴全省各地深入生活蹲點採風活動,參與人員近600人次。
三、探索建立支持基層文藝創作的長效機制。制訂出台《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蹲點採風活動實施管理辦法》,籌劃出台《省屬文化單位支持地方文藝精品創作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優質藝術資源下沉、支持基層文藝創作的長效機制。浙江越劇團幫扶麗水市鬆陽縣挖掘當地戲曲非遺項目“鬆陽高腔”,共同打造以當地文化名人、南宋女詞人張玉娘為題材的傳統戲曲劇目《張玉娘》,計劃於2016年8月首演。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幫扶舟山市挖掘當地民間音樂“舟山鑼鼓”,合作推出大型漁俗音畫作品《鼓舞大海》。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幫扶天台縣挖掘當地天台山佛教名勝地旅游資源,合作推出大型歌舞音畫作品《天台山傳奇》。浙江交響樂團幫扶新昌縣挖掘浙東唐詩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合作推出大型交響聲樂套曲《唐詩之路》。浙江美術館探索與基層美術館共建“流動美術館”的工作機制,確定了9個市12家“流動美術館合作單位”,初步建立起流動展覽工作體系。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系統共組織省地合作創作文藝精品30余項,參與人員近100人次,流動展覽參觀觀眾逾6萬人次。(來源:浙江省文化廳)
上一篇: 浙江寧波出台全國首個非遺保護地方標准 |
下一篇: 浙江寧波鄞州區率先在中小學實施“一人一藝”行動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