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日前,歷時近3個月的浙江省第十三屆戲劇節在杭州劇院落下帷幕。本屆戲劇節共有46台戲劇新作申報參賽,20台進入決賽,6台參加展演,涵蓋了越劇、婺劇、紹劇、京劇、昆劇、甬劇、甌劇、姚劇、調腔、平調、亂彈以及話劇、舞劇、音樂劇、木偶劇、兒童劇等眾多戲劇門類,是近三年來該省戲劇舞台的一次大聚會、大檢閱和大比武。本屆戲劇節控制規模、壓縮獎項,創新辦節模式、加強省市協作,完善專家評價、觀眾評議、輿論評述的藝術評價機構,推出了一批優秀的戲劇新作新人,展示了浙江省戲劇事業推陳出新、後繼有人的勃勃生機和美好前景。
一、展示創作成果,弘揚時代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充分展示了近年來浙江戲劇工作者的藝術創作成果。滑稽戲《老來得子》、姚劇《浪漫村庄》等一批現實題材作品,反映民生熱點、貼近現實生活,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越劇《春香傳》、兒童劇《花木蘭》等一批新創戲劇作品,緊扣市場需求、找准觀眾口味,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熱烈歡迎。同時,貫徹落實全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展示了傳統戲劇傳承保護成果。新昌調腔《鬧九江》、木偶戲《西湖傳奇》、寧海平調《白雀寺》、姚劇《浪漫村庄》等瀕危劇種新創劇目別開生面,越劇《五姑娘》《琥珀緣》、紹劇《於謙傳之兩袖清風》、婺劇《欲血驚魂》等推陳出新,散發出新的獨特魅力。婺劇《宮錦袍》、舞劇《王羲之》等一批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精彩亮相,展示了浙江戲劇創作的最新成果。魏春芳、楊霞雲、方汝將、徐銘等一批在“新鬆計劃”下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戲曲人才,在本屆戲劇節上挑大梁、擔重任,成為浙江戲劇舞台未來的中堅力量。
二、創新辦節模式,完善評價機制。嚴格執行中辦、國辦《關於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大幅壓縮戲劇節獎項,削減幅度達到78.4%。決賽階段,通過媒體征集、觀眾自願報名的方式,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募4名觀眾評委,與專家評委一起現場觀看、投票表決,讓參賽院團接受專家和觀眾的共同評判。大力加強戲劇評論,營造健康的藝術創作氛圍。開通官方微博、微信,開展大眾評論,引導廣大戲迷參與劇評﹔組織參演院團開展“一劇一評”,為參賽劇目加工修改提出意見建議﹔在主流媒體開辟戲劇評論專欄,營造濃郁的戲劇節觀演氛圍。
三、堅持服務基層,確保文化惠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寫百姓身邊發生的平常故事,是本次戲劇節的一大亮點。秉承“戲劇盛會、人民節日”的宗旨和“精品惠民,節儉辦節”的原則,將戲劇節比賽辦到全省各地、辦到老百姓家門口,把舞台還給人民,讓戲劇回歸民間。戲劇節第一階段40場演出全部在參演院團所在地舉辦,方便了觀眾,帶動了全省。全省各地的46台優秀劇目共演出66場,參演人員3600余名,觀眾近6萬人次,劇目數量、演出場次、觀眾人數均創新高。戲劇節期間,數以萬計的戲迷觀眾通過網絡購票、電話訂票和窗口購票等多種方式,買票看戲、文明看戲,成為本屆戲劇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來源:浙江省文化廳)
上一篇: 寧波余姚著力推動民間職業劇團優質發展 |
下一篇: 浙江寧波“三位一體”推進全民數字閱讀縱深發展成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