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省舉辦“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座談會
發布時間:2016-12-27 10:08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12-27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浙江省三門縣的“三門祭冬”、衢州市柯城區的“九華立春祭”、遂昌縣的“班春勸農”、杭州市拱墅區的“半山立夏節”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社區成為履約責任單位。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廳、省民俗文化促進會、三門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浙江省‘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座談會暨省民俗文化促進會年會”在三門縣召開。浙江省民俗文化促會專家對該省“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作學術指導,各設區市文廣新局非遺保護負責人,以及“二十四節氣”項目保護地文化主管部門和保護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圍繞“二十四節氣”的保護工作,共商保護傳承,謀劃發展路徑。

  會議指出,“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選人類非遺,是保護工作的新起點。申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類非遺的平台,有助於擴大項目影響力,增強非遺保護力度,有助於凝聚社會共識,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和熱情,從而更好地傳承蘊含其中的文化傳統。各保護地要以此為契機,切實推進二十四節氣項目的保護、傳承、傳播、弘揚的保護傳承路徑,為保護工作提供浙江經驗。全省各地的文化部門,也要以此為契機,提高認識,強化保護,全面推進民俗類項目的傳承弘揚。

  “二十四節氣”的保護工作,政府是主導者,群眾是主體,社區機構是組織者,而學者則對其文化價值進行提煉和升華,本次“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座談會同時還是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年會,就是要以省民促會作為項目保護的學術支撐,指導保護工作。浙江省非遺保護工作,在凝聚保護力量方面,做了許多有益探索,與浙江省教育廳聯合公布教學傳承基地,與浙江省旅游局聯合公布非遺旅游景區,與高校共建非遺研究基地,以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為代表的社團組織,為保護工作提供學術指導。這種協作模式,是節氣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也是浙江省非遺保護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保障。

  目前,浙江省有省級民俗類項目158項,國家級民俗類項目34項,其中大多是傳統節日,做好傳統節日的保護傳承,是激發民眾守護自然節律,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來源:浙江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