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讓古典名劇親近當代觀眾 越劇《牡丹亭》將在浙江遂昌隆重首演
發布時間:2005-11-15 13:09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5-11-15

 

 

新聞發布會現場



  浙江文化信息網:《牡丹亭》,作為膾炙人口的中國古典名著,以昆劇的樣式已經流傳了四百多年。今天,經過我省劇作家十年的改編創作,由浙江越劇團排演並攜手遂昌縣人民政府舉辦越劇版《牡丹亭》赴遂昌縣首演活動發布會。該劇由呂建華改編,俞克平導演,李沛捷(李麗)飾杜麗娘,廖其英飾柳夢梅,即將在本月隆重推上越劇舞台。從此,越劇觀眾將有機會欣賞越劇的《牡丹亭》了。


  人稱“東方的莎士比亞”的湯顯祖,他的《牡丹亭》誕生於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是他在浙江遂昌縣當知縣時所創作的。當時歐洲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與湯顯祖同時代的莎士比亞,寫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謂東方、西方兩位戲劇巨子似有心靈感應,異曲而同工。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多種方式和樣式不斷展現於銀屏與舞台,使廣大觀眾充分了解與欣賞,但《牡丹亭》長期以來主要是以昆劇的方式生存在舞台上,多少年來,越劇觀眾總是因為沒有機會欣賞越劇的《牡丹亭》而感到遺憾。而如何讓古典名著親近當代觀眾,也是我省戲劇家的一大課題。


  著名的《牡丹亭》研究專家王季思說:“湯顯祖不可能了解今天的觀眾,更不可能站在我們今天的思想高度看問題。從今天的觀眾出發,站在我們今天的思想高度看待《牡丹亭》中所提出的青年人戀愛、婚姻的問題,可以把《牡丹亭》改編為一本符合今天觀眾要求的戲曲。”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劇作家呂建華從1995年開始,在全國著名戲劇家郭漢城、劉厚生、廖奔、王文章、周育德、曲潤海、康式昭等的幫助指導卞,並以10年的努力,前後改了15稿,終於完成了越劇劇本的改編。


  浙江越劇團與遂昌縣人民政府聯手推出越劇《牡丹亭》赴遂昌首演活動,是源於他們對《牡丹亭》共同的關愛。浙江越劇團多年來十分關注越劇觀眾的需求。他們堅持把戲曲送到社區、打造“老人越劇周”這一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文化品牌,同時走精品創作之路,成功地與上海越劇院合作排演了經典現代越劇《祥林嫂》等多部好戲。現在,該團又出了全國第一位越劇研究生李沛捷,就想要把最有挑戰性的越劇 《牡丹亭》作為向越劇觀眾匯報的最佳選擇。


  遂昌縣作為《牡丹亭》的原創地,一直把湯顯祖作為自己的驕傲,把《牡丹亭》的普及作為自己的任務和文化品牌。他們希望通過有最多觀眾的越劇,能讓《牡丹亭》為更多的觀眾所了解與喜愛。在這次越劇《牡丹亭》的首演活動中,他們投入了資金,也傾注了自己對湯顯祖這位老縣長的理解和熱愛。


  據悉,越劇《牡丹亭》在本月27日,在《牡丹亭》的誕生地遂昌縣首演。隨後,將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匯報公演,並走向全國越劇市場,接受越劇市場的檢驗。明年還將力爭參加首屆“中國越劇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