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北京包粽子比賽
■ 京城百姓包粽忙
5月31日,北京東岳廟顯得格外熱鬧,一場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比賽正在這座元代古建筑內的瞻岱門前舉行。挽袖子、拿粽葉、取糯米……來自各個社區的“巧手”們各顯其能,精湛的包粽才藝讓在場的觀眾大飽眼福。
端午節在北京人眼裡是個大節。它同春節、中秋節並列為京城傳統“三節”。除了包粽子、挂艾草、喝雄黃酒之外,內裝香料的香囊、造型各異的荷包、五彩絲、長命縷這些端午節令飾品,也擺滿了廟門口的展賣台。熙熙攘攘的游客爭相購買,愛不釋手。
“這個黃色的蝴蝶香包買給自己戴,這個繡著‘平安’字符的紅色香包送給老公,讓他挂在車裡,希望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一位脖子上挂著黃色香包的女士說。
在東岳廟另一邊的展台旁,一位老大爺在品嘗了雄黃酒之後,推推老伴,示意她也嘗嘗。他們旁邊,一群市民圍著一大盆糯米和粽葉在學包粽子。
“昨晚上自己包粽子沒包好,今天專門趕過來學的。”來自麥子店社區的劉女士舉著剛包好的粽子高興地說。

龍舟賽
■ 汨羅江畔賽龍舟
在屈原懷沙自沉的湖南汨羅江畔,當地居民在端午節前一天,就已沐浴在濃濃的節日氣氛當中了。許多人家開始採摘艾草、菖蒲,在自家門外挂對子……
5月31日早晨,離汨羅龍舟邀請賽開賽還有一兩個小時,汨羅江兩岸早已人聲鼎沸。11時40分,在陣陣鑼鼓聲和劃龍舟選手們響亮的號子聲中,尊貴的龍頭被抬到了指定的位置,龍舟競渡隆重開場。場上的選手奮力揮動船槳,兩岸的觀眾熱情吶喊助威。
“這次一共有28個龍舟隊參賽,其中包括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外國代表隊參加,賽程共1000米。”龍舟大賽的負責人介紹說。
汨羅市的百姓對於端午節的重視程度僅次於春節。“我們一般從農歷四月廿八左右就開始准備過節了。採艾葉、包粽子,挂菖蒲、艾葉避邪。”一位市民說:“我們還會制作一些香荷包,就是在碎布頭裡面包上車前草、夏枯草、冰片等草藥,送給小孩兒帶上,可以用來預防疾病。”
“這才是正宗的端午節!”旅居美國洛杉磯多年的翁女士說,“我到汨羅過端午還是第一次,能來到屈原投江的地方過端午節真的很特別。在洛杉磯,華人都會過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裡,大家聚在一起,我們都會到中國商品超市買艾葉包粽子吃,而且許多美國當地的居民也會加入進來。”
■ 端午文化促和諧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除漢族之外,滿、蒙古、藏、苗等28個少數民族也過端午節。此外,端午文化也在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廣泛流傳,歐美等國的“唐人街”每年端午節也過得熱熱鬧鬧。
日前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宣布,由湖南汨羅、江蘇蘇州、湖北秭歸3地共同申報的端午節習俗已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汨羅屈子祠紀念館原館長劉石林說:“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隻是一種手段。我們真正的目的是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這其中的文化內涵。”
北京民俗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楫說:“市民們在端午傳統節日的氣氛中,不但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熏陶,也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來源:人民網/吳月輝 朱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