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杭州隆重召開浙江省中國話劇誕辰百年紀念大會
發布時間:2007-04-12 10:11 來源: 編輯:admin
信息來源: 2007-04-12
 
(大會現場)

浙江省副省長盛昌黎致辭

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天行主持紀念大會

文化廳廳長楊建新介紹浙江話劇百年的經驗與啟迪

    浙江文化信息網:4月11日,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西子湖畔喜氣洋溢。杭州,因有著“二十文章驚海內”的李叔同首先將西方的話劇藝術介紹到我國而被認為是中國話劇誕生的源頭。在“話劇百年”之際,杭州被列為全國“話劇百年”紀念活動的重要城市之一。

 

    回顧百年歷程 展望新的輝煌

 

    11日上午9點,浙江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浙江省副省長盛昌黎到會致辭。她說,浙江是中國話劇的誕生地之一。1906年,中國早期話劇奠基人之一的李叔同先生等在日本東京組織春柳社,首次上演話劇,並很快將之引入中國。1912年,我國首批話劇團體之———浙江第一新劇模范團誕生。從此,話劇藝術猶如爛漫的山花在浙江的舞台上盛開。同全國一樣,浙江話劇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浙江話劇因此成為全國話劇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國話劇百年史冊上寫下了獨特的篇章。

 

    盛昌黎指出,時代和人民需要話劇,文化大省的建設更需要話劇的繁榮。讓我們以百年慶典為起點,關注社會、面向基層、反映民生,努力創作時代精神和民族氣派的話劇藝術精品,為建設文化大省、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浙江省文化廳長楊建新暢談了浙江話劇的歷史與發展。他說,中國話劇的奠基人、先驅者李叔同、歐陽予倩、田漢、洪深、夏衍等都曾在浙江開展推動中國話劇發展的重要活動。李叔同從日本回國,使話劇“在日本育苗,到中國種植”。於是“春陽社”、“進化團”來杭演出。之後, “浙江第一新劇模范團”在杭成立。1931年田漢和田洪還通過劉保羅與舒繡文、魏鶴齡、應雲為等人在杭州南山路綠楊新村辦起了“五月花劇社”,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左翼戲劇運動。隨之而來的便是浙江蓬蓬勃勃的學生演劇高潮。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浙江各地的話劇團體相繼成立,青年學生中的戲劇社團活動更加活躍,浙江省第一巡回戲劇歌詠團、杭州藝專劇社等在社會上都有一定影響,尤其是由周恩來直管、地下黨領導的抗敵演劇四隊、九隊在江浙滬一帶演出了大量郭沫若、曹禺、夏衍、田漢、陳白塵、吳祖光等人的劇作,《孔雀膽》、《草木皆兵》、《雷雨》、《原野》、《風雪夜歸人》、《升官圖》等,掀起了一股話劇的觀演熱潮。著名話劇作家夏衍的劇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在抗戰時期也紅極一時。出生浙江烏鎮的茅盾先生創作的話劇《清明前後》,至今讓人回味。

 

    解放後,浙江這塊土地上哺育了又一批話劇精英,顧仲彝、余秋雨、朱端均,樓適夷、應雲衛、謝晉、袁牧之、沙可夫、沈西苓、董莓戡、宋春舫、邵荃麟……這份與話劇的特殊情緣,使浙江具有了曾為中國話劇哺苗育才的榮耀。

 

    楊建新指出,新中國成立後的浙江省和杭州市話劇專業隊伍不斷開拓全省的話劇市場。上世紀50年代,省、市兩個話劇團上演的劇目多達六十多台。《紅色風暴》、《以革命的名義》、《紅岩》等,影響遍及全省。此次浙江省榮獲“國家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稱號的史行同志,他執導的《以革命的名義》,成功地在浙江話劇舞台上塑造了列寧的領袖形象﹔而《紅岩》的演出更是激起了巨大的反響,僅杭州就上演了76場。

 

    楊建新從堅持改革、不斷與時俱進﹔堅持三貼近、唱響主旋律﹔既兼容並蓄、又立足原創﹔依托大學校園、培育新生力量等方面總結了浙江話劇百年的經驗與啟迪。他認為,跨入二十一世紀,浙話在兒童劇方面具有強勁優勢,《宇宙蛋》、《阿拉丁和神燈》等原創劇,總計演出1700多場。其中《宇宙蛋》獲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優秀劇目一等獎,並入選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新作《愛的心碎》入圍文化部舉辦的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評比展演。杭州話劇團的小劇場話劇取得了不俗成績,先後推出《的妹與警哥》、《單身公寓》、《卡布其諾的咸味》、《天堂往左,愛情向右》等。這幾年,高校的校園戲劇異軍突起,生機勃勃,成為了一支不可小覷的生力軍。

 

    楊建新提出了浙江話劇未來發展的遠景:浙江的舞台藝術正在迎來新的繁榮和輝煌。浙江的文化工作者可謂躬逢其盛,機遇難得。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黨對話劇事業的領導,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增強話劇工作者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用藝術的力量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調動廣大話劇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解放和發展藝術生產力,努力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探索話劇藝術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要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培養出新的德藝雙馨的話劇編、導、演人才,努力形成一套有利於繁榮話劇的激勵機制。鼓勵藝術工作者深入生活,把握時代脈搏,創作一批直面人生、反映現實的精品佳作﹔我們要進一步拓展話劇演出市場,加大營銷宣傳力度,吸引和動員社會力量更好地關注支持話劇藝術。要十分重視高校和社會業余話劇隊伍的指導扶持,培養年輕觀眾,不斷為話劇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借話劇百年慶典之機,讓我們共同迎接浙江話劇新的發展與繁榮。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於平的演講充滿激情。他從1907年中國的第一部話劇《黑奴吁天錄》首演談起,對我國百年話劇歷程作了全面系統地回顧。他認為:在中國話劇的百年歷程中,“革命性”體現的是“先進性”的追求,而“戰斗性”和“大眾性”則是以“先進性”去變革“現實性”的勇氣和途徑。光大百年話劇的優秀傳統,就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僅是“三貼近”,而且要“三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崇高、追求奉獻。於平的結論是:中國話劇藝術雖歷經百年滄桑,卻依然朝氣勃發——依然是“思想的雷電精神的光!”

 

    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理論家田本相對中國話劇百年的成就進行了概括,他認為:成就一是話劇作為“舶來品”,中國人經過創造性地轉化,使之成為中國的民族話劇,而且發展成為全國第一大劇種,建構了遍布全國的話劇體系,表現出中國人的詩性智慧和文化開放精神﹔成就二:話劇在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中國話劇也為中國現代化作出了貢獻﹔成就三,中國話劇形成了詩化現實主義的傳統﹔成就四,中國話劇在演劇上形成了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並涌現出北京人藝演劇學派﹔成就五:百年話劇涌現出一批一流的劇作家、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舞台美術家。中國的話劇隊伍不但成為擔負著話劇創造的歷史使命,而且成為中國電影,中國戲曲的助手,成為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主力軍。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玉芝作了題為《貼近校園生活、永葆話劇青春》的發言,她介紹了浙江大學戲劇社團生機勃勃的現狀,認為校園戲劇天地是令人難忘的精神家園,是大學生審視自我開掘心靈的群體性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紀念大會由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天行主持。來自北京和省內外的專家學者、文藝界、尤其是話劇界代表、及部分高校代表歡聚一堂,大家共同回顧中國話劇百年歷程,展望中國話劇新的輝煌。

 

    表彰話劇藝術家 系列紀念活動好戲連台

 

    浙江,作為中國話劇最早的發祥地之一,一百年來涌現了眾多優秀的作品和藝術家,在中國話劇百年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充分肯定他們對浙江話劇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弘揚崇德尚藝、勇於創新、服務群眾、勤於實踐的精神,大會向於敏等55名從事話劇藝術50年的話劇工作者頒發了“從事話劇藝術50年紀念狀”﹔向於桂榮等44名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從事話劇藝術的話劇工作者頒發了“長期從事話劇藝術紀念狀”。

 

    獲得“從事話劇藝術50年紀念狀”榮譽的顧天高深情地對記者說,話劇走過了100年,依然燦爛,但話劇應該回到她出生時的青年人中去,將更有生命力!

 

    與此同時,由文化部藝術司、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文聯、浙江省教育廳、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文廣新局主辦﹔浙江省藝術研究所、浙江省劇協、浙江話劇團、杭州話劇團承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協辦的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全面啟動。

 

    系列紀念活動包括:4月11日下午浙江省“話劇百年”紀念學術座談會﹔歷時10天的話劇演出周,以低票價(30元—60元)面向百姓,團體訂票及特殊群體如憑學生證、老人證、殘疾人證等還可優惠﹔12月還將舉辦“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誕辰•浙江省話劇青年演員匯演暨校園原創短劇匯演”。同時,今年各演出公司也輪番將國內優秀話劇引進到浙江的舞台演出。

 

    一系列有聲有色的“話劇百年”紀念活動,向浙江人民展現了百年話劇的輝煌成就,引導人們了解話劇這種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功績,實現以優秀的文藝作品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標,建樹浙江“文化”形象,推動浙江話劇藝術的繁榮與發展。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於平作大會發言

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理論家田本相作大會發言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玉芝作大會發言

文化廳副巡視員趙和平宣讀獲獎名單

“從事話劇藝術50年紀念狀”的話劇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