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國家大劇院外部正式亮相
發布時間:2007-06-22 09:57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7-06-22

    6月14日,人民大會堂西側的中國國家大劇院完成人工湖注水和綠化工作,臨近長安街的工程圍擋也全部拆除,國家“十五”規劃最大的文化工程、施工5年半的“巨蛋”正式在市民面前亮相。6月15日起,大劇院北面的文化休閑廣場也將對外開放。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介紹,此次亮相的主要是國家大劇院外立面及北側的文化休閑廣場,大劇院具備使用條件要等到7月底,試演出預計是在9月。目前“蛋體”內正在進行三大劇場的舞台、貴賓室、化妝室內部裝飾,地面大理石鋪設及內殼吊頂等。試演出時將會請一些演員和市民到劇場內調試音響、燈光等設備。

    此外,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名單也於6月14日公布。藝術委員會由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吳祖強等18人組成,3名藝術家還分別擔任國家大劇院的戲劇、舞蹈、音樂藝術總監。

    一環碧水映明珠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西側,與人民大會堂相鄰,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1.75萬平方米,外圍建筑造型為半橢球形鋼結構殼體,東西長軸212.20米,南北短軸143.64米,建筑高度46.28米,地下最深32.50米。

    大劇院外圍環繞人工湖,湖面面積3.55萬平方米。水面外圍的總綠化面積達3.9萬平方米。人工湖如同一面清澈見底的明鏡,光潔現代的橢球狀主體矗立於輕波微漾的水面中央,四周綠蔭環抱,波光與倒影渾然輝映,宛如一顆水上明珠。大面積的綠地、樹木和花卉以及清澈見底的湖水,不僅美化了國家大劇院外部景觀,同時能夠有效起到降塵、防噪、殺菌、降溫的作用,極大改善了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

    國家大劇院施工中共使用了20多種天然石材,全部來自國內十多個省市,如此大規模的建筑工程全部使用國產石材尚屬首次。此次北部廣場共鋪設石材2萬平方米。水池石材採用承德綠,主入口台階、16個花壇採用產自山西的黑色太白清,花園甬道採用黑色鵝卵石鋪設。外沿牆面、園林地面、馬路便道均採用產自北京周口店的灰色瑞雪花崗岩,與周圍人民大會堂等建筑色調保持一致。

    綠化設計以人為本

    國家大劇院園林綠化工程在景觀設計上和大劇院的主體建筑保持協調一致,按照將自然園林引入城市的思路和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栽植了大量的時令花卉,其最大特色是喬木、灌木、花、草錯落搭配,以樹為主,人們可以自由進入。

    緊鄰長安街的北區綠化在樹種選擇上,以北京和長安街的基調樹種為主,種植了大量的較大規格的樹木,如高達10米的油鬆、直徑近30厘米的銀杏、地徑達20多厘米的西府海棠、特大規格的玉蘭、元寶楓、白臘等樹種,營造出不同的四季效果。

    國家大劇院綠化工程中充分體現了科學、環保、綠色的理念,在地下鋪設排水板,遇到高溫或暴雨季節,植物仍然可以茁壯成長。同時採用滴灌加噴灌方式,提高了節水效益。

    人工湖水質達游泳館水質標准

    國家大劇院人工湖水域的設計理念來自京城水系,3.55萬平方米的水面為北京城中心地區增添了一處靈動水景。在寧靜清澈的水面和靜謐宏大的橢球下,籠罩著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

    人工湖水深為40厘米,整個水池分為22格,每一格相對獨立,但外觀上保持了整體一致性。水池分格設計既便於檢修,又能夠節約用水,還有利於安全。水池採用“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控制,保證冬暖夏涼。在冬季水溫較低和夏季水溫較高時,池水經循環水泵再經全自動過濾器後進入冷熱源機房的板式換熱器,進行熱交換調節池水溫度,從而使水面冬季不結冰,夏季不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