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踏歌起舞春盎然 百花齊放頌華章——文化部2008年春節電視晚會《攜春同行》
發布時間:2008-02-02 09:38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8-02-02

情景歌舞《踏歌麗江》之一



情景歌舞《踏歌麗江》之二

 

 

舞蹈《踏歌》


  文化部2008年春節電視晚會《攜春同行》,將於今年大年初一晚8點在中央一套播出。本屆晚會在繼續保持高雅格調的基礎上,從整體結構到節目內容,都體現著獨樹一幟的創新精神和清新淡雅的詩意情懷。

    晚會沿用去年“致情”的結構方式,延續了一貫的典雅與精致。像一枝溫馨的紅燭傳達了寄予、付出、問候、托付、惦念、祝福等美好的感情。晚會分為7個章節:致春天、致家園、致親人、致愛情、致歲月、致思念、致夢想,容納39個節目。章節之間的串聯方式採用了古今中外的著名詩篇和名句,將生活與詩話組合,充分體現了文化部春節晚會的文化內涵。

    除了延續新穎的結構方式,今年,導演在舞蹈的設計、編排上下足了功夫,晚會上所有舞與歌、舞與器樂共同出現的節目,充分挖掘舞蹈藝術獨有的詩情語言,將視聽融和滲透,達到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一曲京胡代表作《夜深沉》,在京胡演奏家姜克美富於激情的演奏中,16名女子的大紅水袖時而沉靜、時而翻飛,盡情渲染了音樂中凝煉、深沉的情緒﹔歌曲《百花齊放》,在張也深情的歌聲中,舞蹈演員時而化作嬌嫩的花蕊,時而變成片片花瓣,層層舒展,層層綻放﹔女子彈撥樂與情景舞蹈《天鵝》,將女子彈撥樂與情景歌舞相結合,身著天鵝服飾的女舞蹈演員在舞台中心結隊曼舞,女子彈撥則升起在舞台後方,既充分挖掘了舞蹈的韻律美,又增添了音樂的純淨感﹔情景歌舞《月之歌》從純美的意念出發,表現了朦朦月色所給人帶來的恬靜的美以及浪漫愛情中的純潔無瑕。

    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不僅整體構思別出心裁,每一個節目、每一處細節也都精雕細琢,力求打造出契合文化部特色的開闊雋永、富於人文氣質的藝術精品。舞蹈《踏歌》作為漢唐舞研究的學術成果,體現了舞蹈創作對於藝術本體的尊重及對生活的表現﹔情景歌舞《踏歌麗江》以如畫的麗江為背景,抒發少數民族人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贊美,配以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納西、彝族服裝,讓整個節目熱情奔放﹔兒童戲曲聯唱《挂畫》,小演員馬春麗在椅背上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的技巧表演﹔而《花打朝》則由被譽為“豫劇小精靈”的孔瑩扮演程七奶奶。

    具有獨創性的節目京劇歌劇與雙人舞《今夜無人入睡》將中國京劇、西方歌劇與雙人舞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用人類永恆的主題“愛情”串聯。演唱者李維康、戴玉強以歌唱表達著內心的情感體驗,而男女雙人舞則以更加外化的舞蹈語匯,為我們傳達出更為強烈的情緒沖擊。

    微型音樂劇《雨夜小站》內容溫馨而又浪漫,雨夜小站中避雨的女孩偶遇黑衣男子,男子把傘送給女孩,女孩驚恐猜疑中男子已悄然離去。站牌的旁邊4棵擬人化的樹,既作為劇情發展的旁觀者,又是評論者,有時融入劇情,有時置身局外,浪漫化的處理使得故事發展妥帖自然。

    晚會力求緊貼百姓,注重反映現實生活。舞蹈《父親》反映當下社會留守老人的生活﹔歌曲《誰在長空吹玉笛》贊頌祖國航天事業所取得巨大成就﹔情景歌舞《奧林匹克頌》反映了國人百年奧運夢想。晚會雲集了眾多全國優秀的藝術家,宋祖英演唱的《母親的眼睛》、譚晶演唱的《幸福蔓延》、李丹陽演唱的《江山如畫》,這些作品歌詞清雅而凝練,旋律如絲雨天籟,舞台如夢似幻,意蘊回味綿長,悠悠思念、淡淡鄉愁交織在新春的歡暢與祈願中……

    三位外籍藝術家應邀參加了晚會的錄制,來自日本的谷村新司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一曲熟悉經典的《星》,優美動人的旋律似乎又將人們帶回到過去的歲月中﹔俄羅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彼得﹒格魯鮑基以深邃悠遠的歌聲唱起《伏爾加河船夫曲》,輕輕振動著聽者的心弦﹔而來自德國的薩克斯演奏家皮特﹒雷恩與人合奏一曲《尤斯卡﹒薩達斯舞曲》,則為觀眾帶來了一份別樣的異國音樂風情。

    就像一位著名評論家所說,文化部春晚精神含量高,具有品質的魅力,精雕細刻的大氣和不動聲色的創新。相信觀賞這台詩意盎然的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將使廣大觀眾享受到一份悠然的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