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新春大展,讓年味兒濃起來
發布時間:2008-02-15 08:49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8-02-15

    

    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推出了“天地同輝——中國美術館藏年畫、風箏精品陳列”,精心遴選的約260件館藏民間藝術珍品陳列於三層和五層的展廳,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祥和的色彩。圖為年畫《門神》。

 


    北京:壁畫、年畫、風箏共賀新春 

    春節貼年畫是我國古老的習俗,其歷史已逾千年。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推出了“天地同輝——中國美術館藏年畫、風箏精品陳列”,精心遴選的約260件館藏民間藝術珍品陳列於三層和五層的展廳,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祥和的色彩。

    據展覽負責人裔萼介紹,中國美術館珍藏有來自全國各著名年畫產地的民間年畫,諸如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山西臨汾等地。此次展覽從中遴選了約60件傳統木版年畫,幾乎囊括以上所有產地的作品。同時,興盛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年畫運動催生了大批優秀作品,展覽精選了李可染、金梅生、李慕百、力群、江豐、古元、張仃、任率英等畫家的59件新年畫。

    “一幅清代流傳下來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十不閑》中,幾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吹、拉、彈、唱樣樣皆來,非常活潑、惹人憐愛。整個畫面刻工精細,繪制細膩,色彩絢美,人物頭臉用工筆細畫,相貌俊俏,保留著宋元繪畫風格。”裔萼說。

    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精選的97件風箏作品幾乎都是重要風箏流派的傳世佳作。風箏,我國南方稱“鷂子”,北方稱“紙鳶”。展出的風箏題材廣泛,種類繁多,按形象分包括人物、鳥獸、水族、草蟲、器皿等,從風箏構造上分硬翅、軟翅、直串、平挑、拍子等。它們或粗獷豪放,或活潑精巧,或色彩絢麗,或清淡素雅,可謂集南鷂北鳶之勝,同時還展出了北京哈氏風箏圖譜、曹氏風箏圖譜共20件,讓大家領略風箏扎、糊、繪、放四藝中的繪畫之美。

    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與“天地同輝——中國美術館藏年畫、風箏精品陳列”相互呼應。“敦煌壁畫是民間畫師的杰出創作,年畫是民間繪畫的重要品種,二者在民間繪畫方面具有藝術契合點。而繪制精美的風箏,堪稱‘飛在天上的畫’,它與地上的年畫、石窟裡的壁畫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觀眾們徜徉展廳之際,能夠感受春滿人間的喜悅,感受天地同輝的絢爛。”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楊炳延表示。

    上海:展現京滬畫院50年精品

    1月26日,上海鵝毛大雪漫天飛舞,寒冷徹骨。上海美術館內卻是人聲鼎沸,熱氣騰騰。曾於去年10月在北京展出時引起廣泛關注和轟動效應的“時代華章——北京畫院﹒上海中國畫院50年作品展”與上海觀眾見面。展覽共展出北京畫院、上海中國畫院各個時期的260余位書畫家的400余幅作品,勾勒出南北兩大畫院半個世紀走過的輝煌歷程。

    展覽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等共同主辦。

    本次系列展覽活動以“歷史”、“成就”和“陣容”為關鍵詞。最引人注目的展事是“璀璨雙星——齊白石、林風眠精品特展”,展示了齊白石、林風眠各60幅作品,凸現了兩位大師的創作個性以及在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的貢獻。

    廣州:“天工開物”映現中國智慧

    1月30日在廣東美術館開幕的“天工開物”展帶給公眾的是藝術家王懷慶的最新作品。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介紹說:“‘天工開物’是本次展覽的主題,也是王懷慶一件新作的名字,借用了有‘古代百科全書’之稱的名作《天工開物》,寓意普通的事物蘊含著豐富的科學與技術含量。”在本次展覽的作品中,觀眾可以看到藝術家將注意力轉入到室內,那些一絲不苟、無過分裝飾的傳統桌椅以及日常用具。王懷慶認為,這些作品傳達了中國人的智慧。在這裡,透過藝術家奇妙的雙眼,映出的是傳統家具的簡潔洗練,一幅幅在朴素白牆襯托下所構成的雅致圖像,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精神。

    深圳:普通市民“畫夢”

    深圳市從去年3月開始,創新推出“2007藝術關愛行動”畫夢活動,為民間藝術愛好者舉辦個人展覽。1月25日,“畫夢文獻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本次活動的策劃人、深圳市文化局局長陳威表示,畫夢活動給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了多方面啟示。相信今後這樣的文化創新行動將不斷產生,因為深圳是一個圓夢的地方。

    “去年,畫夢活動一開始,我就遞了報名表,本來以為沒有希望了,沒有想到能在最後一次展覽中圓夢,我感覺現在好像在做夢。”圓夢展的參加者吳永福說。

    在本次圓夢展中,主辦方除了邀請前19次展覽的老作者提交新作品外,還邀請10位一年來始終關注、追隨畫夢活動的追夢人作為最後的幸運者,搭上畫夢活動的末班車。

    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繼友在看完展覽後表示,畫夢活動充分說明文化建設要靠群眾參與。他說:“我看到有的作者簡歷上寫的是‘無業’,我不以為然,他們是有業的,美術工作不正是他們的事業嗎?他們不僅有業,而且是大有可為的業,是可以承上啟下的業,他們這種執著精神很值得未成年人學習。”

    杭州:博物館齊推主題展

    杭城各博物館節日期間紛紛推出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主題展覽。中國絲綢博物館推出了“彰施五彩——清代天然染料和色彩展”,展覽還原了古代染色工藝,再現了一個流光溢彩、庄重華麗的清代服飾文化﹔西湖博覽會博物館的“2008一支梅當代名家書畫展”,匯聚了劉健、金鑒才、何加林等數十位浙江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南宋官窯博物館的展覽全方位地展示了南宋官窯的風韻與特色,喜歡動手的觀眾,還可以在這裡燒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浙江省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是“錢江流韻——錢鏡塘捐獻元明清錢塘名家書畫作品展”,在這個展覽中,可以看到涵蓋元、明、清各時期杭州、海寧兩地78位書畫大家的105幅作品,包括有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竹嶼垂釣圖軸》、明末清初女詞人徐燦的《白描大士像軸》等。(來源:中國文化報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