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湖南、江西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會議召開
發布時間:2016-07-14 09:2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7-14

  每位專家面前一瓶水、一厚摞項目材料。項目主體用圖文並茂的PPT展示項目進展情況,投影上不時顯示著項目的視頻、音頻、合同、發票,閃現演出、展覽、專家研討會、現場觀眾、媒介報道評價等相關情況,全面反映項目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不搞形式主義,中間沒有休息,會場洋溢著緊張熱烈的氣氛。“這首MV看起來很精致,但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作品中時尚感越來越強,時代感越來越少,希望能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藝術基金鼓勵探索創新,注重藝術質量,你們要在後續的修改提高上多下功夫”“藝術基金以資助項目的形式助推藝術單位、機構以及藝術家進行藝術創造,是‘燃料棒’和‘助推器’,要借助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的寶貴機會,挖掘創作潛能,撬動更多優質資源”“財務審計要求項目單位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自審,在審計開始之前,要認真學習藝術基金的相關制度”。兩省30個藝術機構與巡查專家聚集一堂,點優評劣、激濁揚清、交流經驗、探討問題,一人談、眾人聽、專家逐個點評,不遮遮掩掩、不繞彎子、不兜圈子,直率坦誠,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是發生在國家藝術基金湘贛兩省巡查監督工作會議上的一幕。 

  把握巡查進度  加大監督力度  

  6月30日至7月1日,在湖南省文化廳的支持下,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湖南、江西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會議在長沙舉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堃、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江西省文化廳副廳長任永新,巡查監督專家劉錫津(中央歌劇院原院長)、王儉(空政文工團創作室主任)、謝克(武警政工部文藝創作室副主任)、王慶(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原主任)、傅瑾(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馬瑞青(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策展人)參加了會議,湖南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鄒健主持會議。來自湖南、江西兩省30位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負責同志就項目實施進展、下一步實施計劃、經費使用情況進行了匯報。 

  鄢福初對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一直以來對湖南省藝術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湖南省文化廳高度重視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申報工作,積極按照有關要求,全面安排部署任務,在湖南省藝術研究院成立了國家藝術基金湖南項目管理辦公室,從人力資源和配套經費上給予充分保障,全面統籌全省藝術基金的項目申報和答辯咨詢等工作。今年,湖南省在項目申報提交數量和初審通過數量上均排在全國前列。下一步,省文化廳將按照巡查要求,嚴把項目實施質量關,全力組織做好入選項目實施工作,為項目順利結項驗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張堃指出,湖南省文化廳一方面在藝術基金地方工作體系建設上,成立了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核撥管理經費,並對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的項目給予配套資助。另一方面,認真組織項目申報、模擬復評答辯、配合管理中心開展項目監督,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從而使本省立項資助數量顯著提高,給其他省份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張堃強調,管理中心高度重視項目實施中的監督工作,自巡查監督工作開展以來,管理中心合理把握巡查進度,共組織監督專家35人次赴七個省(區、市)對十四個省(區、市)的230個資助項目進行巡查監督,涉及資助金額2.93億元,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4次帶隊參加巡查監督工作。此次召開巡查監督工作,各項目實施主體要高度重視工作會上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嚴格按照要求推動項目實施,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高效。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量大面廣、分布在全國,管理中心將繼續加大監督力度,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通過巡查監督提升資助質量,把住導向、發現亮點、督促後進,保障藝術基金項目實施工作順利進行。 

  關注現實題材 體現人文關懷 

  木偶劇《留守大山的孩子》是一部反映大山裡的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和面對困境能自強不息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該劇的創作以弱勢群體兒童及環境保護的正能量為題材,用藝術喚起大愛,以少年兒童為服務對象,傳遞社會正能量,感召更多的人關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同時該項目以木偶劇的表現形式,讓觀眾在觀看該劇的同時,也能夠領略“木偶”這門傳統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對“湖南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監督專家在聽完該項目匯報後指出:“該劇關注現實題材,關切社會熱點,貼近百姓生活,特別是留守兒童,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挑戰了自我,不斷突破,大膽創新,值得肯定和鼓勵。希望項目單位能夠繼續扎根生活,認真吸收專家研討會和觀眾評價的意見,往‘精’裡做、往‘深’裡做,從兒童欣賞的角度,把思想性融入到趣味性當中,讓觀眾們坐得住、看得進去。”在對該項目藝術呈現給予肯定的同時,監督專家也對該項目單位未經管理中心批准即將南寧、重慶的演出計劃調整為湖南省內演出的行為提出了批評,要求項目單位認真落實演出計劃,嚴格按照藝術基金相關制度履行報批程序。 

  張堃表示,該項目作為關注留守兒童的優秀劇目,不僅要深入基層演給孩子們看,也要到外來務工人員密集的大城市,演給遠在他鄉工作的留守兒童父母們看,讓一台戲、一種情串起兩座城、兩代人,力爭引起更廣的反響,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更好地體現該劇人文關懷。 

  小團演大戲 小團出作品 

  湘劇《燒車御史》是由湖南省漣源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承擔實施的2015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項目。作為一個縣級劇團,在獲得立項資助後,用心創排、精心打磨,於2015年11月參加了第五屆湖南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榮獲了田漢大獎及多個田漢單項獎。同年11月,又獲得湖南省廉政文化優秀作品一等獎。今年6月13日,該團接到文化部通知,《燒車御史》被入選為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劇目,將於7月赴京演出。 

  湘劇《燒車御史》是根據《清史稿人物列傳109卷》記載的清朝御史謝振定火燒和珅官轎的真實事跡而創編。該劇內容導向鮮明,主題思想向上,緊跟時代脈動,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反腐倡廉,演出以來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監督專家在點評該劇時表示:“漣源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在匯報時闡述的非常好,各項工作做得很扎實。該劇獲得藝術基金立項資助,體現了藝術基金資助的公平、公正,讓基層小團看到希望﹔該劇自演出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證明了劇院團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文藝作品。聽了兩省項目單位的匯報,感覺到藝術基金的工作抓得實、抓得緊、抓到了點子上,資助的項目既有現實題材,也有歷史題材﹔既資助省直院團,也資助縣級小團﹔既關注優秀作品的創作,也關注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在繁榮文藝創作、推動人才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規劃合理 師資優良  

  由江西省藝術研究院承擔的《弋陽腔音樂人才培養》項目以本院知名的弋陽腔專家領銜,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面向全國進行學員選拔,在傳承優秀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注重創新,突出藝術實踐和經驗傳授,為25名學員提供學習實訓、創作採風和藝術實踐的機會。在課程設置上,江西省藝術研究院多次召開研討會,緊抓進度安排,明確教學目的,制定教學大綱,豐富課程設置。白天授課,晚上觀摩交流,課堂上既有“聆聽式”的專題講學,又有“互動式”的交流分享。通過此次培訓,學員們的專業水平得到了顯著地提高。專家們表示,該項目課程設置合理,學員基礎扎實,覆蓋范圍較廣,以人才培養的方式推進高腔藝術的研究與傳承,效果很好。 

  注重藝術本體 提升社會效益 

  跨界融合項目、小型舞台劇(節)目的匯報過程中,當專家得知一部花鼓戲小戲在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萬資助後,又自籌資金60萬加以打造,總時長隻有18分鐘時,專家們特別提醒項目單位要合理規劃經費的使用,雖然藝術基金資助的經費佔比不高,但藝術基金資助的項目不提倡大制作、過度包裝,盲目追求形式感和場面,而忽視該劇作為小型節目“短小精悍”的藝術特點,希望項目單位從地域特點、節目特點、創意初衷出發,在抓內容、抓質量的同時,抓好財務經費的使用效益。專家們還就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經費的使用給予了具體指導,如:民間採訪費用的技術性處理、專款專用的同時要注意時間節點。專家們強調美術類作品立意要新、水准要高,在通過藝術基金結項驗收前不宜匆忙展覽,更不許私下交易。在30個匯報項目中,來自基層的藝術工作者也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他們認為基層同志能在全國脫穎而出,獲得基金的資助非常不容易,希望他們利用好經費,珍惜榮譽,努力提升藝術造詣,爭取以優秀的作品向藝術基金交上滿意的答卷。 

  一天半的會議,滿滿當當,務實高效,會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兩省文化廳相關同志和項目實施主體都認為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既交流了經驗也發現了問題,為下一步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結項驗收奠定良好基礎。(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