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自2009年起,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憑借恭王府這座古老建筑,推出了“恭王府藝術系列展”。該藝術展將主題定位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當代表現上,根據展覽內容與恭王府傳統建筑園林氛圍相契合的原則,選擇一些既能反映傳統藝術的時代發展、又可以表現優秀文化傳承脈絡的作品,力求做到小而精、小而雅、小而有特色,使恭王府雅致的古建園林的環境特色與展品融為一體。該展覽周期短、更新快,使走進恭王府的人總能收獲不同於以往的文化體驗。
恭王府藝術系列展推出的四年時間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展覽格局、策展理念和收藏模式,反映了一座年輕的遺址博物館對未來發展秉持的基本態度。在這座古老的充滿文化氣息、給人身心愉悅的建筑中,恭王府博物館在情境中為我們講述著歷史、解讀著藝術、傳承著文化。
文化鑄品牌——方寸間藏干坤
王府文化搭建起了宮廷文化與市民文化之間的橋梁,其潛在的文化藝術價值十分豐厚,從一個側面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雅精深。恭王府的使用單位經歷了從輔仁大學到北京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文化教育單位的演變,許多重大文化事件在此亦可尋到蹤影。如今,這座昔日王公大臣的私家宅院,已經轉變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空間。這座建筑裡傳承不息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更是展覽取之不盡的表現題材和靈感源泉。
“情境藝術”的策展理念
“情”即展覽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境”即恭王府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建園林環境及其所傳達出的意境。就舉辦展覽而言,無論在建筑風格、園林環境、文化內涵還是觀眾數量方面,恭王府都擁有傳統美術館和其他常規展覽場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作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之一,恭王府是“可望”“可游”又“可居”的藝術空間。在這樣一座凝聚著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史詩般的園林建筑中舉辦展覽,更能促使觀者形成身臨其境的感受,以新的感知領會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神,喚起人們對當代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和趣味的重新思考。
“策展人”負責制模式
2013年是恭王府藝術系列展全面開花的一年。全年40個展覽平均兩周更換一次,嘉樂堂、安善堂、樂道堂及抱廈4個展廳同期使用。如此高密度的展覽對策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於是,恭王府藝術系列展實行了策展人負責制,以每個展覽為單元成立展覽小組,以展陳部成員為策展人擔任組長,共同完成展覽的策劃實施。
翰墨丹青比翼齊飛——展覽形式內容多樣化
作為一座王府文化博物館,恭王府先後舉辦了多場文物展。包括全面開放一周年文物特展、梅蘭芳紀念館館藏文物精品展、侶明室藏明式家具展以及近期正在籌備的海關文物展。其中,海關文物展展示的是北京海關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緝私成果,文物數量龐大,約有萬余件套,品種豐富,包括書畫、瓷器、家具、錢幣、青銅器、佛造像等多種類,其中不乏精品文物,經國家文物局有關專家鑒定,有的可定為國家二級文物,甚至國家一級文物。這批文物(藝術品)已劃撥給恭王府,填補了恭王府復原陳列及情境展覽的空白。
恭王府遺址博物館還舉辦了一系列藝術展,包括河南禹州晉家鈞瓷作品展、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史習平篆刻展、丹麥女王服飾展、金石藏展、古玉展、瓷藝展、紫砂藝術展、青海唐卡展等。
近年來,恭王府對外展覽交流活動也在逐漸增加。摸索出根據不同的展館形式、展覽受眾、展示效果、展覽方向,形成不同形式的展覽(文物展、圖片展、旅游推介展)的新模式,深受丹麥、德國、智利等國民眾的喜愛。如:2013年8月,由波蘭華沙瓦津基博物館、中波經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彩燈文化節”暨“北京的恭王府圖片展”在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開幕後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參觀。其中,北京的恭王府圖片展通過方塘水榭、詩畫舫、多福軒、妙香亭的圖片呈現,讓波蘭民眾及其他參觀者近距離領略到恭王府建筑中彩繪、雕刻、宮門、題字等所體現的深刻文化內涵。之後的8月29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舉辦了“2013恭王府論壇——貴冑風華:歐洲古堡群覽展”,集中展示了歐洲在古堡保護和綜合利用方面的成果,他們有的利用廢棄的城堡、修道院、教堂等古建筑,進行修繕和改造,建成古典綺麗、極具歷史感的特色酒店供游客居住,既保留了歷史遺跡,又獲得了經濟回報﹔有的利用宮殿或花園等世界文化遺產的特點,將其打造成為極具吸引力的世界級的觀光聖地,使游客在傳統文化氛圍中享受現代化的休閑設施。
量體裁衣——不同主題的專題展
恭王府還舉辦不同主題的專題展。2013年6月,在周汝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恭王府管理中心舉辦了周汝昌紀念館籌建暨子女捐贈儀式。周汝昌先生是我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他考證了《紅樓夢》與恭王府的淵源,多年來對恭王府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為研究展示周汝昌先生畢生的研究成果,保留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恭王府決定創辦周汝昌紀念館,向公眾展示周汝昌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及其對國家和社會做出的貢獻。經過多方努力爭取、積極協調,周汝昌的家人決定將周汝昌先生生前的著作、手稿、墨跡、信札、收藏品等遺物捐贈給恭王府,作紀念館展覽、收藏之用。其中包括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紅樓夢》,書法手跡,與胡適、張伯駒等文化名人交往的信札手跡以及文玩收藏等。2013年8月,舉辦了“王府‘畫’語”——李宏偉恭王府油畫寫生展。該展覽收集了畫家李宏偉用近3年時間特地為恭王府量身繪制的36件作品。
此外,恭王府還嘗試舉辦多媒體藝術展。在架上繪畫佔主體的藝術系列展中,他們邀請了iPad繪畫藝術家——吉林藝術學院教授董唯,利用iPad創作和表現生活。這種創作手段令人耳目一新,使展覽更具普及性和參與度,也可以讓觀者與藝術家現場互動,激發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