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恭王府博物館第十七屆
“良辰美景﹒恭王府 非遺演出季”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4-06-20 09:29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2024-06-20

  2024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與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如約而至,於6月7日至12日在恭王府大戲樓成功舉辦。本次演出季以“傳承”為核心,由三個古琴專場和三個昆曲專場組成,匯聚了多位古琴和昆曲藝術名家及大學生,為觀眾帶來了多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古琴專場由天津音樂學院王建欣教授導聆,吳釗、陳熙珵、丁承運、俞秦琴、趙家珍、王鵬、李鳳雲、林晨、巫娜、任靜、黃梅等琴家為觀眾帶來《良宵引》《烏夜啼》《廣陵散》等多首古琴名曲,琴歌、琴簫合奏、琴瑟弦歌等表現形式深受觀眾喜愛。 

  在昆曲專場中,昆山當代昆劇院的演員們為觀眾帶來了《牡丹亭﹒春香鬧學》《虎囊彈﹒山門》《紅梨記﹒亭會》等經典劇目,來自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及千燈鎮秦峰少兒昆劇團的孩子們與專業演員同台演出,憑借扎實的功底、精彩的表現力展現了昆曲藝術的魅力、傳承與發展。北方昆曲劇院則在端午節當日為觀眾奉上了全本《獅吼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季還特別設置了“高校版《牡丹亭》專場”,邀請了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與研究中心的學子們進行演出,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昆曲藝術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十七屆“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突出了“傳承”的主題。通過名家與學子的交流、青少年的參與,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得到了傳承和弘揚。在首場演出前,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黨委書記馮乃恩,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胡雁先後發表致辭。馮乃恩館長強調恭王府博物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使命和責任,並表示,將繼續為公眾呈現更加豐富多彩、高質量的文化節目。胡雁副司長指出,“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重要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多年,展示了昆曲和古琴藝術保護傳承的成果,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屆演出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線上線下觀眾紛紛表示,演出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質量上乘,令人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為期六天的演出,不僅讓觀眾領略了古老藝術的魅力與活力,更共同見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演出季通過網絡同步直播,六天的直播觀看總量累計達到了472.6萬,進一步擴大了演出的傳播覆蓋面。 

  恭王府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積極承擔起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通過打造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在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未來,恭王府博物館將繼續探索更多有益實踐,為傳承歷史文脈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