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2月17日,由文化部港澳台辦公室特別支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簡稱“中心”)、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主辦,饒宗頤文化館、中南民族大學協辦的“香港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計劃五周年成果展”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開幕。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中心”副主任王靜、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永久名譽會長楊向杰、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名譽會長陳偉佳、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會總干事林沛德、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景強等出席了開幕儀式並致辭。
開幕式上,主禮嘉賓與“文化推廣大使”合影
“香港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計劃”旨在通過組織香港的青少年到內地民族民間文化的原生地區進行考察和研習,欣賞和體驗我國各民族豐富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和多元的文化生活,認識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提升香港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覺。“研習計劃”自2010年啟動以來,5年多共計舉辦13次,來自香港十所學校的800多名學生已先後參與了壯族、瑤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1個民族文化和2次絳州鼓樂民間文化的研習考察活動,足跡遍布雲南、青海、內蒙古、貴州、湖北、廣西等10個省市自治區、累計行程約7萬公裡﹔活動方式多樣,不僅包括參觀博物館、游覽人文景觀、聆聽少數民族文化講座、與當地中小學建立校際交流聯歡、學習體驗民族特色歌舞等,還克服各種困難深入藏區、牧區和山區的民族原生村落進行研習探訪﹔通過研習考察,收集整理逾百組學生考察報告,編輯出版活動系列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11本30多萬字,印刷近6萬冊免費發放給香港中學生。
《你不知道的中國》系列叢書
此次“香港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計劃五周年成果展”是對五年來考察活動的回顧和分享,展覽集中展示自2011年至今考察過的羌族、壯族、藏族、苗族、水族、瑤族、黎族、畬族、土家族、蒙古族、納西族11個民族的特色服飾、生活用品、民族工藝品等60多件展品、歷次活動剪影、考察報告、《你不知道的中國》系列叢書及活動影像記錄,現場設有臨摹納西東巴象形文字、試穿民族服裝等互動環節,並邀請中南民族大學的11個民族的“文化推廣大使”負責展品介紹工作。開幕式當日,參觀人數近千人次,許多家長都帶著孩子前來參觀體驗,對少數民族豐富精彩的服飾、工藝品贊嘆不已,對眾多的考察成果表示由衷的欽佩,更對各民族的特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屯門天主教中學的一位中一同學通過這次展覽對祖國的蒙古族、瑤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認為系列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內容豐富﹔華仁書院的一位中二同學帶著父母和妹妹一同前來,他們認真觀看了“納西族考察活動”紀錄片,並試穿民族服裝合影留念,表示會將這個展覽介紹給同學們,讓同學們都來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文化推廣大使”為參觀者介紹展品
參觀者現場臨摹納西族東巴文字
“民族文化進校園”交流活動,作為五周年成果展示的一部分,受到了香港師生的熱烈歡迎。12月15—16日,12位“文化推廣大使”走進孔聖堂中學、王錦輝中小學、裘錦秋中學進行文化交流活動。不僅為香港青少年帶來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包括蒙古族頂碗舞《賽白努》、畬族舞蹈《畬山春》、土家族《擺手舞》、瑤族《長鼓舞》、黎族舞蹈《撿螺歌》、苗族《祝酒歌》、壯族歌曲《教你說壯語》、納西族歌曲《踏歌麗江》、水族《頌歌》等,熱情歡快的藏族《鍋庄舞》、羌族《沙郎舞》邀請現場同學參與將活動一次次推向高潮。演出後,文化推廣大使與現場同學互動交流、答疑解惑。活動結束後,同學們不願離去,爭相與文化推廣大使合影留念、互留聯系方式,並表示希望參加明年的考察活動。曾經參加過瑤族考察活動的裘錦秋中學(元朗)的中三學生江俊熙上台與同學們分享了瑤族文化考察的感受,他介紹到:瑤族的考察活動讓他認識到瑤族建筑、舞蹈精湛與美麗,如果有機會他還想去了解祖國的更多民族。
在孔聖堂中學與同學們互動,表演羌族《沙朗舞》
在王錦輝中小學表演蒙古族頂碗舞《賽白努》
表演結束後,裘錦秋中學的同學爭相與“文化推廣大使”合影
該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1月1日。展覽期間,饒宗頤文化館及學校將組織更多的香港青少年來參觀體驗,希望通過此次展覽,香港青少年能更加直觀的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來源: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