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中國節日影像志”成果亮相廣西民族志影展
發布時間:2016-12-16 09:44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12-16

 

 

  12月9日至14日,由廣西民族博物館主辦,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參與協辦的2016廣西民族志影展在南寧和桂林舉行。本屆影展共收到來自北京、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雲南、四川、貴州、海南、廣東、廣西、香港、台灣等20余個省區市及東南亞、北歐、北美投稿的原創影片近200部。經過初評和相關單位審核,主展映單元入圍作品13部,鄉村影像單元入圍作品21部,新銳單元入圍作品14部,特邀單元作品7部。影片內容涵蓋漢、壯、瑤、苗、侗、回、水、藏、彝、哈尼、哈薩克、維吾爾、薩米等民族,涉及手工藝、戲曲、婚俗、節慶、儀式、信仰、飲食、生計等題材。參展影片在廣西民族博物館主會場、廣西民族大學分會場和賀州學院分會場進行了展映。“中心”主任李鬆出席本次影展。

  “中心”組織了多部“中國節日影像志”子課題成果影片參加影展,由清華大學張小軍教授承擔的“貴州荔波水族卯節”(YXZ2014005)成果《卯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吳喬研究員承擔的“廣西金秀瑤族盤王節”(YXZ2013005)成果《瑤族的盤王節》,東南大學陳堅老師承擔“甘肅夏河藏族新年”(YXZ2014009)成果《祈年宏願》,以及“中心”委托中國傳媒大學王寧彤博士承擔的“跨境苗族新年”項目成果《魂歸何處》,共計四部影片入圍主展映單元參加競獎。在影展期間舉行的“民族志電影與非遺保護”研討會上,“中心”副處長許雪蓮以“文化影像志的研究與實踐”為題做了發言,她從“中心”近幾年開展節日影像志項目的工作經驗角度,談了文化影像志研究的范式、方法和實踐經驗。在12月14日下午舉行的影展閉幕式上,特邀單元播放了由法國遠東學院(北京中心)范華先生承擔的“中國節日影像志﹒妙峰山廟會”(YXZ2014011)成果《妙峰山廟會—400年的歷史》。在最終頒獎環節,《魂歸何處》得到影展組委會和終評委員會一致好評,榮獲主展映單元優秀影片獎,其他四部影片均獲得入圍獎,影片被廣西民族博物館收藏。

  這次影展成為向社會大眾宣傳“中國節日影像志”的良好契機,將各類節日影像志成果影片回饋社會,讓普通大眾更加關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有利於項目進一步開展和推廣。(來源: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