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報道:9月19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3新創大型兒童劇《心願》在中國兒童劇場上演。該劇作為“2013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的展演劇目之一,用實現“心願”的別樣方式陪觀眾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而又難忘的劇場中秋佳節。
大型兒童劇《心願》是一部關注當代兒童心聲、心願的現實主義作品,該劇取材真實人物故事,講述了一個身患絕症的蒙古族小姑娘托婭渴望當上升旗手,夢想著有一天能到天安門看升旗儀式,卻在生命最後做出了一個令眾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用一種特殊而又有意義的方式實現自己心願的故事。
與以往戲劇以時間先後、按地點變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不同,《心願》是以主人公托婭的思想脈絡為主線進行演繹的。托婭內心的思想變動推動劇情的發展,其思想的流動帶動舞台場景和時間的轉換,令觀眾耳目一新。
除了表現手法和演繹手段的創新,《心願》的最大亮點是全劇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蒙古族風情。從服裝造型到舞台布景,從歌曲到舞蹈,都給觀眾一種置身草原的感覺。為了演繹出蒙古族特色,劇組主創多次奔赴內蒙古多倫地區採風考察、體驗生活。演員們也都通過看視頻、查資料等渠道更多了解蒙古族習俗。
為響應中宣部等五部委《關於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中國兒藝在創排新劇目過程中,杜絕舞台上的奢靡之風,精簡創作人員。在《心願》的創作過程中,編舞周嵐、劇務李屹同時也是演員,副導演毛爾南兼做場記,並在劇中飾演醫生一角,劇組排練時使用的道具都是重復使用多次的“老家當”。該劇導演王向明對節儉創作方式深表贊同,他說:“簡潔有很高的舞台智慧,這恰恰是戲劇的本質。”
中國兒藝黨委書記雷喜寧說,近年來,中國兒藝堅持每年創作一部現實題材的戲劇作品,在題材的選擇上注重選擇反映當代兒童生活現狀的兒童戲劇作品,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靈感和素材,進行藝術加工提煉。
此次,中國兒藝參加“2013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的劇目還有音樂劇《岳雲》和神話舞台連續劇《西游記》(第三部)。其中《岳雲》和《心願》是中國兒藝今年的新創劇目,這3部劇題材多樣、風格迥異,從歷史經典到神話故事,從古典名著到現實原創,體現了中國兒藝近年來劇目創作的藝術水准。
自2010年開始實行“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制”之後,中國兒藝不斷推出主題活動培育自己的品牌。2012年是中國兒藝“世界經典童話年”,劇院推出了《伊索寓言》、《小王子》、《青蛙王子》、《賣火柴的小女孩》4部經典童話作品,並與河北吳橋雜技學校推出首部大型雜技童話劇《憨憨貓皮皮鼠》,5台新創劇目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國兒藝將2013年設定為“中國經典童話年”,陸續推出了《小布頭歷險記》、《岳雲》、《心願》。此外,中國兒藝從2011年開始,連續舉辦3年的中國兒童戲劇節集結國內外優秀兒童戲劇,為兒童劇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這些品牌活動也為中國兒藝的中青年演員提供了發展機會,以《岳雲》為例,音樂劇《岳雲》的主創和演員團隊以35歲以下的青年人為主,集結了中國兒藝一線的兒童劇演員、導演、編劇、舞美、燈光、造型和音樂主創。
對於此次參加“2013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雷喜寧說:“中國兒藝此次參演的3部劇目傳遞給觀眾愛國情懷、社會大愛、中國夢、正能量等美好理念,不僅展示了中國兒藝的優秀經典劇目,同時也為中國兒藝中青年人才培養和其才華的展示搭建了良好平台。”
上一篇: 《特殊作業》演出百場 反思如何感恩親情 |
下一篇: 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在京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