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舉辦“李延聲藝術展”
發布時間:2016-09-27 09:10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9-27

 

  9月2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書畫室共同主辦的“李延聲藝術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今年是李延聲先生從藝六十周年。作為一名畫家,李延聲先生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民族使命感和時代藝術感。他以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創作出了一幅幅正氣高格、筆墨獨到、感染力強、震撼人心的歌頌中華民族英雄模范人物史詩般的國畫大作。也由此而成為當代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

  他十三歲從藝,先後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研究生班。李延聲先生先後師從關山月、潘天壽、蔣兆和、葉淺予、李可染、黃冑等藝術大家。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曾在山西煤礦工作過八年,對煤礦工人的生活有著較深的了解和體驗,他經常為一線礦工們寫生,記錄那個時代煤礦工人艱苦奮斗、不怕困難的崇高精神,創作出了系列當代中國人物畫精品力作。

  八十年代中,他將中華民族不同時期的杰出人物以肖像和正氣歌吟的藝術形式,創作了《正氣篇》大型系列人物畫,在美術界廣受好評。九十年代中後期,他悉心研究中華民族近百年來反帝反侵略的斗爭歷史,實地考察寫生,搜集有關資料,精心創作出巨制長卷《魂系山河》。

  作為廣東中山籍藝術家,李延聲先生謹記當代藝術家的歷史責任,構思十年,筆耕三載,於2016年在他從藝六十周年之際,創作出了《孫中山》百米國畫圖卷。此圖卷以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為主要內容,展現記述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憂國憂民、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光輝一生。李延聲先生以如椽之筆,融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展現了孫中山“天下為公”的巨人形象,此作將為中國畫主題題材創作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創作鴻篇巨制的同時,二十多年來李延聲先生為中外百余名當代科技、文化界領軍人物造像。他在寫意水墨人物畫方面有著深厚的筆墨功底和非凡的造型能力。他將毛筆速寫與書法線條結合,放筆直取,筆筆見功力、見真情,刻畫出人物精、氣、神和內心世界。他不僅是人物畫的高手,而且兼擅動物、花鳥、山水,尤以畫鹿最為精到傳神。在其恩師黃冑先生“一門精”學術精神感召下,細心觀察鹿的習性與特點,把各式各樣的鹿刻畫的精巧靈動,其運筆飛動而穩健,墨色在濃淡、枯潤間典雅空靈、爽朗奇特,他創作的活靈活現的不同鹿兒十分招人喜愛,被譽為當今“畫鹿”第一人。

  李延聲先生長期堅持筆墨當為時代立傳的信念,他筆耕不輟,以自己的畫筆和博愛的眼光,表現出其高超的藝術天賦和對祖國、人民的熱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李延聲先生在古稀之年,為近200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寫真畫像,以清新之文筆記述這些傳承人的神態及技藝傳承項目的文化內涵,著成《神工》一書傳世。被譽為“史來第一本以繪像方式為民間藝人樹碑立傳的畫集”。李延聲先生毛筆寫真所繪這些非遺傳承人,為促進非遺保護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也是對非遺傳承人的極大支持和激勵。李延聲先生與家人商定,將這批非遺傳承人毛筆寫真系列及中國畫作品共160多件捐獻給國家,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這將大大豐富國博的收藏。

  回顧李延聲先生六十年的創作經歷,可以看出李延聲先生緊緊把握中國人物畫的本質特性與時代精神,他在筆墨當隨時代,追尋傳統中國畫精髓,繼承人物畫傳統的同時,善於鑽研和探索,對中國畫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展覽展出至2016年10月16日。(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