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 國博考古項目入列初評
發布時間:2021-01-18 11:14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1-01-18
  日前,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陳倉區博物館聯合考古發掘的“寶雞陳倉下站秦漢祭祀遺址”考古項目入列初評。同時參評的還有其他各發掘資質單位申報的31個候選項目,評選活動辦公室將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進入終評。
  下站祭祀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潘溪鎮下站村,地處秦嶺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自2015年始,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文物局等單位聯合在寶雞地區開展“秦漢雍五畤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至今已發現血池、吳山、下站等四處秦漢時期祭祀遺址。2016—2018年分別對血池、吳山祭祀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從考古學上證明血池與吳山祭祀遺址分別是“雍五畤”其中之一。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陳倉區博物館對下站遺址開始進行考古發掘。
  秦、漢兩代在古雍地(今寶雞地區)曾先後設置鄜畤、密畤、吳陽上畤、下畤、北畤等五個國家祭天遺址,合稱“雍五畤”,用來祭祀天帝,昭示自己代天統御萬民的正統地位,以順應天道。下站遺址2020年度發掘各類祭祀、房址、灰坑60余座,祭祀遺存內涵豐富,分布具有很明顯的規律性,與血池、吳山祭祀遺址大同小異,說明下站與後者性質相同,都是畤祭祀遺存。據《史記》記載在渭河南岸隻有一處畤,“(秦)宣公四年(672 BC)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這裡的“渭南”顯然並非今陝西渭南市,而是指渭河南岸。發掘出土漢代陶文“密”字,與血池祭祀遺址出土“上畤”“下畤”陶一樣,都是刻劃在陶制容器上,應當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意義。綜合以上,下站祭祀遺址應是雍五畤之一秦宣公所建密畤,祭祀青帝,遺址延續使用到西漢時期,至西漢晚期王莽改制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