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國博
發布時間:2021-11-22 13:2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11-22
  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也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11月21日,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國家博物館、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的“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等出席。
  2000年11月,考古學家在浙江省浦江縣發現上山遺址。此後在以上山遺址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工作中,陸續發現了一萬年前屬性明確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遺跡和大量彩陶遺存,上山文化考古發現成果舉世矚目,充分證明這裡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題詞和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的“遠古中華第一村”題詞,是對上山文化價值內涵的高度概括。
  本次展覽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彩陶和定居村落遺跡等上山文化重要標志性遺存。展覽通過場景復原、多媒體等展示手段,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展示人類稻作農業起源之初的社會、經濟與文化面貌,反映中國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會生產與生活情況,呈現上山文化考古發現的重要意義。
  來自中國考古學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國內大學、科研機構和英國、美國的知名考古專家參加座談會,圍繞上山文化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及其在中華文明史和人類文明史中的地位分別作重點發言,並就上山文化作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意義及其申遺的價值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認為,上山文化是追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發現,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彩陶,其孕育於上山文化獨特的紅色陶系,是中國彩陶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上山文化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重要成果,是繼良渚古城遺址之後的又一重要文化遺產,揭示了錢塘江文明的源頭及其對東亞地區文明進程的貢獻,填補了世界遺產中稻作起源的類型空白。(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