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第20次赴台灣演出 共話兩岸中國夢
發布時間:2016-06-27 08:5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6-27
  6月12日至21日,國家京劇院一行81人,由副院長、藝術指導於魁智及一團團長李勝素率領,在台灣地區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上演了7台經典大戲,圓滿舉行了劇院第20次赴台灣演出。從1993年首次赴台演出至今,國家京劇院已與寶島台灣結下了24載珍貴情緣,歷經島內政治情勢風雲流轉,始終耕耘堅守,傳播國粹藝術和中華文化的不滅火種。此次赴台,適逢島內政權更迭,演出團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和民族情懷投入演出,通過精湛的技藝和嚴謹的作風,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宏大氣象和大陸文藝團體的優良風貌,增進了認同,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氣,為兩岸文化交流和特殊時期對台工作發揮了獨特而積極的作用。
    一、傾心准備,鑄就歷史 

  此番第20次赴台,為完美呈現、鑄就歷史,劇院精心准備、嚴謹籌謀,匯集了以於魁智、李勝素為首,特邀院內外名家新秀——楊赤、江其虎、朱強、王越、張靜、馬翔飛、陳國森、劉魁魁、呂耀瑤等組成的精良陣容,選取了久歷淬煉的京劇傳統劇目和劇院保留劇目——《滿江紅》、《楊門女將》、《搜孤救孤》、《霸王別姬》、《鳳還巢》、《打漁殺家》、《打侄上墳》、《四進士》、《鍘美案》、《赤桑鎮》、《春秋亭》等分量十足的戲碼。

  臨行前半月,劇院集中排演赴台劇目,悉心鑽研,刻苦備戰,日以繼夜,加班加點。由於此行部分劇目並非近年常演,演職員對重點、難點進行了攻關打磨。從臨行前的一遍遍統排、說腔、響排,到抵達台北後在駐地排練,直到演出前在“兩廳院”舞台走台,演職員犧牲休息,不畏艱辛,確保萬無一失、游刃有余。於魁智副院長與李勝素團長為排練《打漁殺家》中的武戲開打,單獨加練、精益求精,不放過絲毫細節。

  抵達台北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台灣眾多主流媒體和大陸駐台媒體,於魁智副院長和李勝素團長回顧了劇院20次赴台演出的傳奇盛景,表達了對主辦方和台灣各界矢志厚愛的由衷謝忱,介紹了大陸京劇藝術在黨和政府推動下取得的卓越成就,寄予了兩岸共同維護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誠摯期待。真摯有力的發言在台灣各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和期待,《中國時報》、《聯合報》、東森電視、八大電視等主流媒體皆予關注報道。

    二、華彩呈現,氣象宏大 

  在首場演出《滿江紅》中,當於魁智飾演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京劇樂隊與民樂樂器合奏的壯美襯樂下,在天幕血底金字“還我河山”前,在全體岳家軍將士靜穆跪送中——飲恨歸天的一剎那,“兩廳院”寂靜肅然,滿座浸淚,一曲悲壯凜冽的華夏英雄史詩在一瞬間叩響著現場每一位炎黃子孫的錚錚心懷﹔《楊門女將》中,李勝素塑造了明麗颯爽的穆桂英形象,帶領一眾芳華,將巾幗英烈前赴後繼、忠勇報國的故事壯麗書寫,台灣觀眾被奮勇御侮的精神氣質、激情沸騰的時代節奏、昂揚不屈的民族志氣至深吸引,時而雅雀寂然,時而掌聲轟鳴﹔《搜孤救孤》中,於魁智以古香古韻的楊派唱腔塑造了春秋義士程嬰形象,在激憤孤絕中展現俠義精神,台灣觀眾品讀著孤膽義士的心境和傳統唱腔的甘味,掌聲轟鳴,不絕於耳﹔《霸王別姬》中,李勝素的虞姬以至美的聲情、幽遠的意境,令千古絕唱在仲夏月夜潤澤寶島、彌散流芳,台灣觀眾在這一中國古典美學的巔峰杰作中,沉醉恍然、回味綿延。《鳳還巢》中,李勝素以清雅俏麗的程雪娥形象,與多位藝術家一道呈現了歡愉機巧的跌宕愛情,令寶島觀眾會心歡暢、大呼過癮﹔《打漁殺家》中,於魁智、李勝素展現了老當益壯、沉穩瀟洒的蕭恩和清麗玲瓏、孝義堅貞的蕭桂英這對父女形象,台灣觀眾在這一千呼萬喚的傳統名劇中享用著至美聲情。

    三、反響空前,人心凝聚 

  台灣觀眾逢此盛典,熱情高漲,每場演出皆人頭攢動、賓客如流,從蒼蒼長者到中生世代,再到青年俊杰,國粹京劇在寶島從不乏知音。台灣地區行政機構前負責人郝伯村先生,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先生的夫人、台灣地區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辜嚴倬雲女士等各界名流雲集現場,台灣著名前輩京劇藝術家顧正秋女士特為於魁智、李勝素送來鮮花慰勉。

  在演出後的隨機訪問中,海峽交流基金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先生表示:“每次大陸國家京劇院來我都會看,非常振奮,中華文化超越政治阻隔,為兩岸人民共同推崇。”台灣著名作家亮軒先生表示:“很久沒看到這麼地道的流派劇目,生淨穩定自如,旦角細膩柔美,唱腔和身段非常精致,顯現了美的意涵!”台灣地區銀行公會顧問譚先生急切地詢問著下次來台計劃:“希望你們一定堅持下去,每年都來!”台灣地區防務部門退休軍官楊老先生每場必來,談起劇中唱腔,他眉飛色舞:“你們的水准很高,唱得真是好!”專程從美國回台觀看大陸國家京劇院演出的華僑工程師江先生拿出自己與於魁智合影的照片,興奮展示。年近九旬的退休海運輪機長劉先生一家三口激動不已,祖籍山東的他們言語朴素,一個勁說:“唱得真是好!”一位年輕母親帶學音樂的女兒來看戲:“你們每次來都有耳聞,這次特地帶放假的女兒來看,演出太棒了,超贊、超精彩,未來一定會常來看!”一對台灣大學生情侶演出後流連忘返,他們表示:“常看CCTV11的京劇節目,非常喜歡你們的表演”。

  每場演出後,演職員出口都被層層圍堵,或相擁合影、噓寒問暖,或依依惜別、祝福來年。親情所至,金石為開,國粹京劇的錚錚弦歌總能超越千言萬語,將兩岸的分別化解得無影無形。

    四、展現風貌,共話親情 

  此番赴台,恰逢島內政治局勢經歷變化,波雲詭譎,十分敏感,演出團根據以往20次赴台的豐富經驗,從容處理,審慎應對,台上台下展現出大陸文藝工作者有力有禮、有情有義的精神風貌,繼續保持在台灣各界心目中的優良印象。

  於魁智副院長、李勝素團長身先垂范,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台上台下與觀眾戲迷親切互動,以多種形式匯聚親情、凝結友誼。24年的交流歷史,使演職員與台灣戲迷觀眾及京劇從業者之間建立了十分緊密的聯系,演職員保持政治意識,發揮自身優勢,在交流互動中展現精神風貌,凝聚中華親情。一級演奏員蘇廣忠在台灣弟子眾多,在台期間,其利用點滴時間授課指南,澆灌寶島板鼓藝術的茁壯根芽。

  回程前,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先生親切會見、盛情款待了於魁智、李勝素等演出團主要成員,為第20次赴台演出慶功。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台立法機構黨團書記長林德福先生、台灣愛國企業家徐榮聰先生、陳榮源先生等參加會見。秦秘書長表示:“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你們的演出振奮了民族精神,讓我們共同奮斗,實現夢想!” 

  此番演出的良好反響即時發酵,邀請方傳大公司總經理周敦仁先生代表台灣各界再次盛情邀請——於魁智、李勝素帶領國家京劇院演出團於2017年下半年,即台北“兩廳院”裝修完成後,繼續第21次台灣之旅,繼續書寫歷史傳奇。

  在《滿江紅》、《楊門女將》的壯懷激烈裡,台灣觀眾感受了中華文化的宏大氣象﹔在台上台下的親情交流中,台灣民眾體會了大陸文藝工作者的深情厚誼。國家京劇院第20次赴台灣演出的圓滿成功,書寫了悠悠中國夢,傳遞了濃濃中華情,成就了載入史冊的傳奇佳話。(來源:中國國家京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