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2016年赴英演出反響熱烈
發布時間:2016-10-26 10:4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10-26
    10月13日至15日,應申諾國際制作有限公司邀請,在文化部和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大力支持下,國家京劇院於魁智、李勝素一行65人繼2005年、2015年後再赴英國,攜京劇經典劇目《將相和》與《白蛇傳》,在倫敦孔雀劇院上演四場,獲得英國主流社會強烈反響。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部常務次官蘇﹒歐文、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麥克﹒貝茨勛爵、英國皇家歌劇院執行官歐碩麗女士等各界人士觀看演出,《中國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金融時報》等中外主流媒體予以宣傳報道。

  中國國粹藝術的魅力再次在西方戲劇中心舞台定格,而國家京劇院英國演出的“黃金品牌”也在三次赴英演出中逐漸積累確立。

    深入影響主流社會,“黃金品牌”逐漸確立

  國家京劇院此番赴英演出是在2005年和2015年兩次成功前例的基礎上再次策劃實施,演出以市場化運營為基本形式,以英國主流社會為主要受眾群,以打造持續品牌為長期目標,著意開創中國傳統戲劇平等、持續參與世界主要戲劇市場競爭的先河,以健康積極、勇往直前的姿態,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進行堅實穩健的嘗試。從效果看,此次演出打入孔雀劇院演出季,堅持面向和影響英國主流社會的願景得以實現,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迅速累積,一個逐漸獲得英國主流社會接受的演出品牌逐漸確立。

  演出期間,倫敦孔雀劇院高朋滿座,甚至一票難求﹔謝幕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謝幕達六七次之多。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部常務次官(副部長)休﹒歐文夫婦、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麥克﹒貝茨勛爵夫婦、中國駐英國特命全權大使劉曉明夫婦等蒞臨觀看。演出後,麥克﹒貝茨勛爵夫婦表示:“太令人吃驚了,絕對神奇的表演!”蘇﹒歐文常務次官表示:“不僅驚嘆於中國傳統戲劇的藝術魅力,還被其思想內涵深深吸引。”劉曉明大使上台接見全體演職員後致辭:“今年是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開局之年,國家京劇院的來訪恰逢其時﹔‘黃金時代’需要‘黃金成果’,需要這樣的‘黃金節目’。你們是中英兩國人民的文化大使!”

  英國主流媒體《金融時報》特為全本《將相和》作出專文推薦,其中提到:舞台上絢麗的色彩與令人目不暇接的動作交相輝映,戰爭場面得以完美呈現﹔兩位主演聲情並茂的表演將故事演繹得十分感人有力!

    成功立足倫敦市場,觀眾群體基本成型

  倫敦是西方戲劇的中心舞台,是全球范圍戲劇產業化的示范和標杆。成熟的商業模式,高素質的觀眾群體,使這裡成為全世界競爭難度最大的戲劇市場。經過三次赴英演出,尤其2015年、2016年兩年推廣,國家京劇院的品牌已在倫敦市場初步樹立,高上座率、現場觀眾熱烈的反響較之去年更加繁榮。觀眾結構中,英國戲劇、音樂、舞蹈門類的傳統觀眾、英國戲劇和文化界人士、與中國文化有淵源的英國人士、在英華僑華人分別佔較高比例。

  英國皇家戲劇學院前副院長、戲劇導演艾力斯﹒瓊斯觀看《白蛇傳》後表示:“我每年要看很多戲劇演出,今天是我兩年來看過的最高水准的演出!”一家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負責人艾斯馬特﹒夏克先生表示:“演出太神奇,太驚人了,我徹徹底底地擁抱它,享受它!希望你們更多到來!”從事戲劇表演教學的瑪格麗特﹒考克迪倫博士表示:“去年看過你們的《楊門女將》,今年已成為京劇愛好者,並帶自己的學生來看﹔(全本《白蛇傳》)表演專業,技巧炫目,武打高超,舞蹈優美,唱腔美妙、優雅又充滿力度。”年輕女士莎拉小姐表示:演出太有意思了,服裝、化妝非常美麗,唱腔與西方歌劇不同,非常婉轉,而中間的插科打諢也非常幽默。大學生羅姆戴娃表示:“表演精彩得令人難以置信,一切都非常完美,希望以後能多看京劇,也許每天都看,慶幸能來看演出。”

  四場演出引發了中英兩國主流媒體的強烈關注,國家京劇院再次訪英演出的消息佔據了《中國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金融時報》等眾多媒體的版面。在英國華人圈,來看國家京劇院的演出、來當志願者,成為了一時佳話。

    劇目選擇更具深意,舞台呈現精益求精

  此次赴英演出的劇目,是在充分調研英國市場的接受和喜好程度的基礎上,結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有意識地選擇了全本《將相和》這一內容上反映中國戰國時代政治理想和哲學品格,形式上展現老生、花臉兩個重要行當表演特點的文戲大戲,以及主題唯美、情節曲折、人物光彩、表演細膩、場面壯闊、語言詩意的經典劇目《白蛇傳》,使得劇目上呈現剛柔並濟、文武並重、全面展現京劇藝術及中國文化風貌的特點。

  同時為適應英國觀眾的欣賞習慣,劇院特意在原版本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調整:全本《將相和》增加了“澠池赴會”後的武戲段落,使該劇“文中帶武”,更為多彩﹔《白蛇傳》中許仙一角由老生演員應工,代替小生演員,更符合男性特征的大嗓發音使得英國觀眾接受上更少障礙。

  《將相和》演出中,英國觀眾通過對中國歷史故事的探析,體味京劇表演的獨特形式。當末場廉頗身背荊杖上場,藺相如趨步跪扶,相抱而泣時,英國觀眾也為之動容。“將相和,天下平”這一中國文化追尋千年的政治理想在觀眾中引發共鳴﹔《白蛇傳》演出中,“游湖”時的萬語千言,令英國觀眾心領神會。

  此次赴英國演出的成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有力實踐,也是京劇海外商業演出積極探索,通過符合市場規律的商業運作,與國內外主流媒體合作,面向主流觀眾,在對外文化交往中爭取平等的話語權,為京劇的海外傳播拓寬了視野。(來源:中國國家京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