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0月31日晚,古城西安傳來喜訊,經過文化部文華獎評獎委員會評審,於27日、28日亮相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的現代京劇《西安事變》榮獲我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第十五屆文華大獎。31日晚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國家京劇院黨委書記宋晨代表劇院領獎。
獲獎證書和獎牌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並為迎接2016年西安事變80周年,國家京劇院創排了重大題材劇目——現代京劇《西安事變》。在院領導和主創、主演的智慧凝聚下,在劇組全體演職員的共同努力下,歷時兩年醞釀、創排、打磨、加工而成的現代京劇《西安事變》終於書寫歷史,夢圓西安。
觀眾聚集劇場前廳觀看片花
現代京劇《西安事變》突出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中的重要作用,表現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全國抗戰這一重要時局轉換的樞紐。該劇以京劇的形式和嶄新的高度,再現了全民族面對外侮、凝結共識、匯聚信任的歷史過程﹔再現了志士先賢犧牲自我、探索光明的歷史選擇﹔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這一過程和選擇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這一具有高度政治意義和文化內涵的創作活動,體現了卓越的歷史眼光和開拓精神,引領著中國傳統文藝形式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新方向。
《西安事變》劇照
《西安事變》劇照
該劇集結了強大的主創、主演陣容:著名編劇孟冰,著名導演婁迺鳴、資深京劇導演孫桂元主持創作,京劇名家於魁智、朱強、李勝素等領銜出演,唱腔作曲謝振強,音樂作曲唐建平,指揮胡炳旭,打擊樂設計蘇廣忠,舞美設計孫大慶,燈光設計劉建中、李竟成,執行燈光設計朱丹,化妝造型設計張玲亞、李建榮,服裝設計蔣典,道具設計李繼勇,音響設計秦鷹,制作人池浚等業界精英雲集團隊,青年演員王越、胡濱、呂耀瑤、朱虹等青春薈萃,此外劇組還邀請了黨史、軍史、京劇界的專家坐鎮把關。
《西安事變》劇照
《西安事變》劇照
劇目從創排起,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使該劇成為政治過硬、歷史過關、藝術過人的精品力作,國家京劇院從動議策劃到文學創作再到舞台排演,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識、嚴肅的歷史觀念、嚴謹的藝術態度。
國家京劇院於2014年啟動該劇,先後十余次組織論證會、研討會、座談會,組織劇組深入學習,赴國家圖書館等地查閱資料,請專家來院舉辦相關講座。編劇孟冰、導演婁迺鳴、音樂作曲唐建平、服裝設計蔣典和制作人池浚赴西安採風,考察西安事變舊址、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將軍紀念館止園別墅、華清池五間廳、驪山兵諫亭、蔣介石藏身處等地。
謝幕
觀眾鼓掌致意
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的四輪公演和赴北京、內蒙古、河北等地高校、基層巡回演出前後,為使該劇在修改加工中得到提高,國家京劇院連續組織觀劇的專家座談,詳細記錄和整理近30位領導、專家、觀眾意見,進一步加工提高。
2016年4月,現代京劇《西安事變》入選2016年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是唯一入選的京劇作品。劇組根據專家小組的意見和建議,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該劇進行進一步調整修改、加工提高,“邊演邊改”,推向全國,向著成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的目標不懈前進,力爭成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
27日、28日,國家京劇院現代京劇《西安事變》隆重亮相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於西安事變80周年之際在事變發生地,再現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在陝西廣電大劇院傾情呈現,在古城秋色中再現80年前那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該劇此行聚焦了整座西安城的目光。門票提前半月全部售罄,現場人潮涌動、座無虛席,陝西省和西安市主要媒體雲集報道。開演前,大批觀眾聚集劇場前廳大屏幕下,凝神觀看該劇片花和專題欄目,心馳神往,久久不散。對題材的親近、對創作的感佩、對名家的向往、對國粹的摯愛,瞬間融化為一,噴涌流貫。
劇院領導與主演、導演合影
老生名家於魁智把握現代戲特質,注重心理過程刻畫,將張學良英朗洒脫的氣質、激憤決絕的心境深刻演繹﹔老生名家朱強的周恩來,從語言形體到氣質節奏,展現出風雲變幻中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偉人氣象﹔旦角名家李勝素的宋美齡典雅雍容、風姿綽約,危急時刻冷靜堅毅、情真意切,顯現別樣風姿﹔王越的蔣介石、胡濱的楊虎城也惟妙惟肖、各具風採。
演出後主演於魁智被觀眾圍攏
孫桂元導演接受媒體採訪
該劇在音樂上融入了《太行山上》《鬆花江上》等旋律,作為貫穿劇情和人物形象的主題,管弦樂器和京劇樂器在演奏中各揚所長、融會貫通。將交響樂與京劇唱腔融合、過渡,形成一種大氣磅礡的音樂語匯,但聽起來還是京劇的味道。舞台設計通過解構的方式,運用移動景片建構和切割空間,並萃取西安古城元素裝飾點染,以簡約的風格營造出豐厚的意蘊。燈光設計以彩燈、炫紫交替,追光、散光、重光並用,顯現厚重有力的視覺效果。服裝採用絲綢面料,在面料顏色的選擇上進行了大量的比對。道具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加入創新。
演出中,緊湊集中的劇情,輕盈快捷的筆觸,詳略得當的結構,有效鋪排了歷史事件,充分發揮了京劇優長。舞台呈現上,繼承了傳統京劇的表現手段,注重人物內心刻畫和人物間的交流,多種視聽元素既獨立又融合,使舞台呈現立體浩大、多姿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驚心動魄的事件,令觀眾身臨其境﹔深沉激越的唱腔,詩意浩大的呈現,令觀眾心醉意酣。謝幕時,台下掌聲不息,呼喚不絕,謝幕長達近二十分鐘,場面之熱烈持久,令人動容。
觀眾向媒體熱情稱贊該劇
劇院工作團隊與志願者及劇場負責人合影
(來源:中國國家京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