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程竹報道:2005年10月19日,雖然日本東京出現4級地震,但東京新宿文化中心劇場裡依然座無虛席,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出的以貴妃東渡故事為素材的大型歌劇《楊貴妃》正在這裡上演。
在中國著名指揮家張崢的指揮下,東京新城管弦樂團演奏的前奏曲悠揚動人,伴隨著優美婉轉的合唱聲,歌劇《楊貴妃》在一派開元盛世的景象中拉開帷幕。劇場裡,楊貴妃的一顰一笑都牽著觀眾的心,劇場裡時而笑聲一片,時而嘆息連連。僅有近800個座位的劇院裡擠進1000多人。演出結束時,演員們謝幕向台下鞠躬,觀眾彎腰向台上還禮。反復再三,場面讓人陣陣心熱。在後台,從日本各地趕來的戲迷排著隊和主要演員合影留念,他們送來的各種寓意吉祥的紀念品讓演員們為之感動。
“沒有想到他們如此熱愛中華文化。”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林文增至今仍清晰記得,當他在日本各地了解到楊貴妃仍被日本人民所喜愛時,林文增萌生了將歌劇《楊貴妃》帶到日本演出的念頭。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日本NPO法人世界藝術文化振興會會長深見東洲的支持。於是,這部歌劇從劇情到中日兩國藝術家的聯合創作演出,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最好見證。林文增說,中華文化邁出國門,不再是傳統的節目輸出,而是打造出文化品牌,實現了中華文化的海外扎根和價值體現。
這次試水成功後,中國歌劇舞劇院開始著眼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與國外演出商探索“雙向交流合作”計劃,開發中外劇院間的合作模式,並力求以“一進一出”的方式,在引進優秀劇目的同時,積極推動劇院赴海外演出。今年一台准備進駐澳大利亞的演藝項目也正在籌劃中。
然而,如何在國際演出舞台上站穩腳跟,開拓出一片天地,將中國的歌劇舞劇打造成世界文化品牌?這是林文增一直在思考的課題。他認為,像歌劇院這樣的龐大團隊,單靠演出商是很難承擔全部費用的,必須要給予一定的資助和扶持,有關方面還應該出面進行組織,定期邀請外國演出商到中國考察和挑選節目,主動為演出商提供更多了解中國藝術的機會。
林文增認為:“‘樹品牌 走出去’是國家院團的必然選擇,而隻有將中華文明最本質的東西挖掘出來作為演出內容的靈魂,作品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才能形成獨特的品牌,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他希望表現中國題材的中國式歌劇能夠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宣傳中國形象的一個有效載體。
林文增坦言,推介中華文明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是中國元素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靈魂,對中國元素的挖掘和表達還處在起步階段,還沒有一個分步實施、分步推進的長期規劃﹔二是政府應該有計劃、有部署地支持國家院團走出去,整合“國家隊”文藝院團的最佳資源優秀劇目,有計劃地派出可以和其他國家藝術相媲美的演出,並設計幾套堪稱經典的文化推介項目,形成拳頭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創出品牌效應。這樣才有可能將最精彩的中國元素精華挖掘展現出來。同時,在國外演出還要做到知己知彼,走出去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走進去,即找到與中國文化的接合點,找准進入國外觀眾心靈的切入點,通過演出讓中國文化走進外國觀眾的心中。
上一篇: 中國歌劇舞劇院公開選拔《孔子》主角 |
下一篇: 中國歌劇舞劇院走進甘肅、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