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與藝術家對話"系列教育活動新年首場迎來開門紅
發布時間:2014-01-14 10:59 來源:中國美術館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美術館 2014-01-14

    201419日下午3,中國美術館一層4號展廳分外熱鬧,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舉辦的“與藝術家對話”系列公共教育活動之“我的書法立場——與藝術家黃君對話”正在進行。此次活動,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邀請藝術家黃君先生,結合個人展覽“我心匪石﹒黃君書法展”為廣大觀眾闡釋自己對書法的認識,回答觀眾的疑問,並引導大家欣賞展覽作品。輕鬆活潑的談話形式、生動的現場講解,吸引了書法愛好者和在場觀眾駐足參加。

 

  書法家、學者、詩人黃君,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北京文博學院教授,是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20052012年兩度被評為“中國書法十大人物”,《人民文學》推介的“詩書12家”之一。 

  活動現場黃君從中國書法書體和風格演變、書法創作的基本類型、對當代書法狀況的看法、此次展覽的理念等角度闡述了他的書法立場。 

  結合書法作品所表現的書法家思想、心靈和性格,黃君把中國書法歸為四種類型:一、趣味性,主要是依據書法家創作時的心理和興趣來判斷,例如早期的鳥蟲書等,這也是中國書法的傳統﹔二、功用性,古代書法文本龐大,書寫嚴謹,大多數書法家強調技法,本著一定要寫好的心態進行書法創作﹔三、抒情性,主要表現他們創作時的心理世界,例如顏真卿、蘇東坡,他們都寫得很瀟洒﹔四、理念性,包括自然審美創作、典型風格創作和現代觀念創作。例如古人王羲之、黃庭堅等畢生對於個人風格的追求。在談到當今書法狀況時,黃君先生表示看好當代書法的持續升溫和筆墨訓練上的成就,但也指出當代書法家對時代文化的關注不夠,不太注重書法創作的精神涵蘊。 

  提問環節中,黃君就觀眾提出的如何平衡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書法創作如何體現時代文化,如何理解書法的精神性等,如何評價毛澤東書法等一一做了精彩和細致的回答。之後,黃君引領觀眾漫步展廳,親自講解了他的作品。他將重點作品的創作過程、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使用的紙張材料等做出了詳細地解釋,表明自己的藝術主張。 

  此次活動是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推出的“與藝術家對話”品牌活動之一,2014年首場便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熱情參與。大家稱贊這種形式機動活潑,希望今後經常舉行此類學術性的公共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