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塑魂鑒史”吳為山雕塑展見證首個“國家公祭日”
發布時間:2014-12-12 10:3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12-12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今年首次將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表達對死難同胞的哀思,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塑魂鑒史——吳為山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展”,於12月9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創作的《家破人亡》和《逃難》等12組代表作品,觸目驚心的將這段人類歷史上的災難和痛苦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以赤子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警示世人不能忘記歷史,勿忘國恥、警示未來、珍愛和平。展覽吸引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前來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社會反響向強烈。 

  2005年吳為山受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委托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創作大型紀念雕塑。紀念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勝利之牆》四個部分組成,2007年12月13日落成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吳為山完成作品後寫下詩句並鑄刻於雕塑大型紀念碑體:“我以無以言狀的悲愴追憶那血腥的風雨,我以顫抖的手撫摩那三十萬亡靈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覺醒!精神的崛起!” 

    對於這組雕塑,建筑大師吳良鏞說:“這裡沒有一點多余的筆墨,隻是苦難同胞在野獸奴役下的恐懼悲號與死亡前的掙扎,展現了人類罕見的歷史悲劇,是雕塑的史詩。”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說:“作者以表現與再現、寫實與寫意協調統一的表現手法創作出的堪稱我國當代最高藝術水平的為數不多的雕塑作品,它將作為這個時代的標志性作品留給後世。”(來源: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