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美術館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美術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收藏19世紀末至今各類美術作品10萬余件,自從去年9月推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以來,受到廣大社會觀眾的歡迎和好評。觀眾流連徜徉於美術館高雅的殿堂之中,不僅對古往今來的藝術大家的精妙名跡贊嘆不已,也從中領略到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共享美術創造的永恆魅力。美術為時代存形,為人民書寫,美術的成果也應回歸於大眾之中。中國美術館通過精心策劃打造的每一個典藏展覽,活化存量藏品資源,放大社會效果,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構建了一個傳播美、共享美的和諧舞台。基於國家美術典藏在弘揚社會正能量、宣傳主流社會價值方面發揮的重要審美引領作用,中國美術館繼“人民的形象”展之後,於四月同期推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之“春風又綠:蘇天賜藝術展” 、“塑痕心聲:滑田友雕塑展”、“趙望雲寫生作品展”、“渾厚華滋我民族:紀念黃賓虹誕辰150周年作品展”。四展並舉,為人間四月天奉上一道春的風景。
春風又綠——蘇天賜藝術展
此展展示了20世紀中國杰出的油畫家蘇天賜先生在中西融匯方面所做出的成功探索,是一次難得的學術專題展。他的風景油畫取材江南自然景物,抒發對自然的感懷,油畫語言清新、色彩明快、表現出濃郁的東方意蘊和中國的民族的審美情調。展覽中絕大部分作品來自於蘇天賜先生的家人在2008年的捐贈,這批珍貴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永久珍藏,蘇先生及其家屬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令人欽佩。在這鶯飛草長的早春時節,讓我們重溫蘇天賜先生的藝術,相信蘇天賜先生在近現代中國油畫史中的地位及其文化價值,會隨著當今以及未來越來越強調的“中國精神”而愈顯其藝術的光亮,並將對後世產生深刻而悠遠的影響。展期至4月6日。
塑痕心聲——滑田友雕塑展
滑田友是我國現代雕塑發展史上極具重要性與代表性的一位藝術家,他於1901年生於江蘇淮陰。早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六師范美術系,後擔任教育部“保存甪直唐塑委員會”技師,搶救修復了保聖寺唐代塑壁。1933年隨徐悲鴻赴法留學深造,畢業後在巴黎從事雕塑創作,作品多次入選法國春、秋季沙龍展,分獲銅、銀、金獎。1948年歸國後主要從事雕塑教學,參與並組織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創作工作。
作為最早留學法國的中國雕塑家之一,滑田友的藝術造詣中西合璧,既吸收了西方雕塑的觀念和技巧,又熔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氣韻,二者有機融會,個性鮮明,在20世紀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獨樹一幟。本次展覽囊括了館藏滑田友的重要作品,重溫經典,我們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和感受一代雕塑大師的藝術探索之路和不朽成就。展期至4月6日。
趙望雲寫生作品展
趙望雲是我國現代著名國畫家,長安畫派創立者與奠基人之一。從“農村寫生”到“長安畫派”,趙望雲開拓了一條“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創作道路。寫生在趙望雲藝術道路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他一生拜自然天地為師,在寫生之路上漫漫跋涉,不斷求索,成為一代開宗立派的大師。先後集成《趙望雲農村寫生集》、《趙望雲塞上寫生集》等。
此次展覽粹選館藏趙望雲寫生作品之精品,包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趙望雲赴埃及參加國際藝術會議的沿途寫生,和多次深入西北各地及黃河禹門口、三門峽水庫工地、秦嶺林區、祁連山脈等地的寫生作品。他善於從底層的勞動人民和他們的生活環境中發現意味雋永的畫面,呈現出畫家獨特的視角。其畫風自然質朴,筆力蒼厚,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真切的時代感。展期至4月20日。
渾厚華滋本民族——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紀念特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民族文化傳統的逐漸復興,一代大師黃賓虹(1865-1955年)的藝術成就和民族精神愈發顯現出跨越時代的文化高峰意義。值其誕辰150周年、辭世60周年之際,為了表達對一代宗師的深切緬懷和紀念,為了進一步挖掘其畫學精神的文化意義和價值,中國美術館特以“渾厚華滋本民族”為主題舉辦紀念特展,這一主題既是黃賓虹對自身山水畫藝術審美理念的最為恰當的概括,也是其對於民族文化精神的闡揚。
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和弘揚正是當前文化建設的重任。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台,中國美術館一直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美育服務、建構時代精神為宗旨。此次特展的舉辦無疑是這一宗旨的積極體現,對於當下中國畫的發展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將起到重要的導向和啟示。
本次特展以“紀念”和“解讀”為主旨。匯集館藏黃賓虹精品,輔以海外藏家和國內文博機構佳作,以層層解析、參照對比、交互對話的方式展示其藝術創作的畫學理想、筆墨語言的生成機制和師法自然的澄懷悟化。在“解讀”中,彰顯其“渾厚華滋”的畫學理念。展期至5月10日。
中國美術館要用有限的空間傳播無限的美
中國美術館是唯一國家級的美術館,它不僅要擔負起傳播國家文化理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還要力圖通過自身優秀的平台向公眾介紹和展示古代、近現代及當代優秀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就是把中國美術館所收藏的傳世之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術研究、展覽展示、推廣宣傳,讓已故藝術大師的傳世佳作與健在藝術大家的代表作品不斷與公眾見面。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中國美術館的庫房不是“冷宮”,中國美術館的典藏寶庫是美的寶庫,大美是要不斷的跟大家見面的,要用美的精神影響大家、感染大家、溫暖大家。中國美術館為什麼要推出“典藏活化”系列,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要把那些在大地上,在博物館裡面那些作品活化出來,讓人民享受一個時代的創作,享受一個民族的創作,享受一個歷史的創作,享受我們今天改革開放以來創新精神激勵之下的新的文化創作,因此這是非常重要的。
吳為山館長繼而談到,“中國美術館的目前展覽空間十分有限,但是我們就是要用這有限的空間傳播無限的美。希望中國美術館所推出的這些展覽,不僅能對今天的美術創作起到引領作用,也能夠弘揚和展示老一輩藝術家已臻化境創作精神、關情脈脈的人民情懷和他們脫俗無華的那種甘於奉獻、默默無聞的人生態度。” (來源: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