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擴大公共文化資源的覆蓋面,特別是讓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的民眾均衡地享有文化權益,努力踐行國家美術典藏為民所享、為民所用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正值世界性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期間,中國美術館精心策劃典藏活化系列之《20世紀中國美術之旅: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及《歷史的回響:中國美術館藏國家重大歷史題材作品﹒重慶展》,兩大展覽於6月19日在重慶美術館隆重開幕,自此開啟了中國美術館館藏西部三省巡展的序幕,創下中國美術館館藏最大規模巡展的記錄。
弘揚中國精神 感受西部情懷
“20世紀中國美術之旅: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從國家美術藏品中精選西部主題美術精品98件,包括油畫、國畫、雕塑、水彩等各藝術門類。薈萃不同歷史時期大師名家的經典佳作,其中,中國畫有張大千的《鬆蔭觀瀑》、錢鬆岩的《紅岩》、傅抱石的《黃河清》、葉淺予的《高原獒犬》、陸儼少的《峽江圖》、石魯的《東方欲曉》以及吳冠中的《巴山春雪》等,油畫作品有呂斯百的《蘭州握橋》、吳作人的《藏女負水》以及董希文的《哈薩克牧羊女》、羅中立的《父親》等,版畫作品有牛文的《草地新征》、黃永玉的《阿詩瑪》、李煥民的《初踏黃金路》、徐匡的《主人》、徐仲偶的《土地》等,雕塑作品有葉毓山的《杜甫》、郭其祥的《女牧工》、吳為山《羌族老人》等。此外,作為改革開放後異軍突起的四川美院青年創作群體羅中立、高小華、何多苓等人代表作品也將在這次展覽中隆重亮相,《父親》、《春風已經蘇醒》曾經走出川渝,感動過無數國人,開啟了一個時代的美術新篇,如今它們再次回到闊別的家鄉。
展覽以發現西部、高原陽光、尋源拓展三個章節來呈現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家走向西部、發現西部、認識西部、表現西部的創作歷程,揭示和挖掘西部精神和西部之美,從中認識西部美術對於20世紀以來中國民族美術現代建構的意義,使西部美術創造成就成為解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傳遞世界和平 正視戰爭歷史
此次西部巡展恰逢建黨94周年、正值世界性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期間,特別策劃了“歷史的回響:中國美術館藏國家重大歷史題材作品﹒重慶展”,從館藏“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中,選擇了27件與重大歷史題相關主題的作品赴重慶展出。旨在弘揚正氣、正視歷史、揭露暴行、珍愛和平,讓當年遭受日軍轟炸的重慶勿忘國恥,激發斗志。
國家藝術基金助力藝術典藏惠民
作為首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走向西部”展覽從全國申報的4256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獲得基金資助的展覽傳播交流推廣類14個項目之一。展覽立項之後,中國美術館精心策劃,積極組織實施。秉持面向西部地區進行公益文化服務的精神,充分利用美術館館藏西部主題資源,選展作品不僅體現了近一個世紀以來全國藝術家在西部題材創作方面的成就,也體現了西部藝術家對中國美術的貢獻。展覽計劃用時1年,完成在西部3個省區重要城市巡展,每場展覽同時組織配套專題學術講座和研討,全方位進行媒體宣傳推廣。力爭在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突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題上實現新突破有新亮點。(來源: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