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適逢彥涵誕辰100周年之際,由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連雲港市彥涵美術館,江蘇東海彥涵紀念館協辦的“永遠的戰士——紀念彥涵誕辰100周年”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作為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中國美術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作品系列展,此次展覽的舉辦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美術界、文化界對彥涵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對他藝術人生的親切緬懷。本次展覽,既以時間為線索反映他不同時期的創作與探索,更體現了他藝術生涯的多彩面貌。三百余件作品配合文獻史料,構成彥涵先生藝術人生的宏覽,彰顯了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與時代的關切。
原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倪建民,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長江,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徐裡,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伍皓,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梅鬆,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中國美術學院繪畫學院副院長孔國橋,以及老一輩藝術家常沙娜、侯一民、伍必端、袁運甫、邵大箴、楊先讓、莫測、廣軍、薛永年、姜陸。出席開幕式的還有來自彥涵家鄉的連雲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滕雯,連雲港市博物館館長、彥涵美術館館長劉政,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崇慧。彥涵長子彥冰、次子彥東代表家屬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
吳為山館長、范迪安院長、徐裡秘書長、滕雯部長分別為展覽致辭,彥東代表家屬致答謝詞。吳為山代表中國美術館向家屬頒發了捐贈證書。
吳為山在開幕式上感謝了嘉賓的到來,他說:100年對於一個漫漫歷史長河而言是非常短暫的。但是,對於一個人生而言,卻往往就是生命的全部時光。如何來解決永恆與瞬間的問題,特別是一個藝術家,他把自己的生命、情感,把自己的藝術和這個偉大的民族連在一起,和祖國連在一起,和人民連在一起,他就獲得文化的永恆、精神的永恆,他的藝術會流傳在歷史上。彥涵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范迪安代表中央美術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和全院師生員工向彥涵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紀念彥涵先生誕辰100周年展覽和學術研討會表示熱烈的祝賀,也對中國美術館的精心籌備表示感謝。他說:“我們紀念彥涵先生就是要學習和繼承他高遠的藝術理想和為時代與人民而創作的藝術信念﹔就是要很好的把他堅持創新、勇於探索的藝術膽略弘揚起來﹔就是要學習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這也是畢生教書育人的高尚師德。”
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徐裡致辭
徐裡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彥涵先生的親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親切的慰問,同時向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他總結,彥涵先生的一生是忠誠的一生,戰斗的一生,是藝術的一生,也是奉獻的一生。今天,我們追憶和緬懷他卓越的藝術世界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學習和弘揚他忠誠的愛國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希望廣大的美術工作者能夠牢記藝術使命,將老前輩的這些優良的精神品質傳承下去,繼續為推進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繁榮而努力奮斗、貢獻力量。
連雲港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滕雯致辭
滕雯表示,本次展覽開啟了研究彥涵藝術和思想的新境界。連雲港要把彥涵的精神和藝術作為連雲港挖掘不盡的藝術瑰寶,要進一步的研究、傳承和弘揚。
彥涵先生家屬代表彥東致辭
彥東代表家屬向此次展覽的主辦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回顧了彥涵先生的藝術人生,並表示,作為彥涵的家屬,借此展覽的機會再次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父親在新時期創作的100余幅具有現代意識的新作品,由此使所有捐贈的作品能夠形成較為完整的序列,在今後的日子裡,還將准備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父親的部分木刻原版以及他的書法和藝術論述等文獻,進一步充實彥涵藝術的館藏。
吳為山館長向家屬頒發捐贈證書
吳為山評價:“彥涵這位永遠的戰士走過硝煙,又走過滄桑,始終為真理而戰,最終成就了藝術生命的永恆,也成為了被我們永遠銘記的藝術家。”此次展覽即以“永遠的戰士”、“講述彥涵的故事”、“凝聚時代”、“激越之美”四個部分展現了彥涵一生的藝術創作歷程。
在第一部分“永遠的戰士”中以彥涵革命戰爭時期經典創作為開篇,繼而展示彥涵各時期極具代表性作品,較為全面的勾勒出彥涵這名戰士的藝術歷程。彥涵作為一位新興木刻代表人物,一位直接投身革命戰爭的戰士,那些槍林彈雨,那些生死瞬間令他永生難忘,也正是這些切身經歷,讓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異於他人的非凡的“戰斗性”。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開幕式
從《當敵人搜山的時候》《我們衷心熱愛和平》《春潮》等各時期經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彥涵的藝術的“戰斗性”不僅局限於戰爭年代。在不同的時期裡,不同的境遇下,彥涵始終不落時代的步伐,在藝術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對自我的超越。
彥涵豐富而精彩的藝術創作經歷與其人生經歷密切相關,第二部分“講述彥涵的故事”即以生動的語言文字及大量歷史圖片、作品實物展現了其滄桑一生,為更好的理解彥涵藝術之路提供了基礎。
展覽現場
在第三部分“凝聚時代”中,第一單元“烽火戰斗的年代”再度集中展示了彥涵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創作,在這些創作中,每一個人物都有突出的“精神性”,每一件作品都有濃郁的“戰斗性”,這是彥涵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結出的果實,也是那段烽火歲月凝聚的珍寶。第二單元“激情燃燒的歲月”以解放後至上世紀70、80年代的作品為主。當苦難過去,和平來臨,面對來之不易的新時代,彥涵用自己的藝術,衷心的進行著歌頌與祝福。不甘落於時代之後的彥涵,在新時期裡開始了自己新的探索。他帶著一名“幸存者”的榮耀與內疚,緬懷著過去的那段歲月,希冀傳與後人﹔他帶著一位“藝術家”的責任,開拓著不同的形式,意欲超越自我﹔他還帶著一名“戰士”的決心,不與現實妥協,始終為真理而戰。
展覽現場
第四部分“激越之美”以“乘風破浪”及“春的激蕩”兩個單元展現了彥涵在改革開放之後創作的令人驚嘆的新形式作品。那些極具裝飾性與抒情色彩的作品在這個新時代裡誕生。彥涵的藝術始終“標新立異,無所畏懼”(彥涵語)。不論東方西方,不論抽象具象,隻要是精華,彥涵都要讓它們“為己所用”。在大型彩墨畫《迸裂》、套色木刻《框架裡的蘋果》這樣的作品裡,我們很難用“抽象具象”、“流派風格”這樣的概念來進行定義,彥涵所採用的形式是高度純粹的,但作品的內涵是雋永綿長的,他在“恣意而為”的藝術裡,升華了人生。彥涵晚年繪畫風格的轉變讓人稱奇,在這樣抽象的形式變化背後,始終不變的,是彥涵對“人”的關注。他想要做的,是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人”,來愉悅“人”,來警示“人”。
展覽現場
彥涵先生家屬將他的108件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成為國家藝術寶庫的永久收藏,吳為山說:“直至展覽前,家屬們還向我表示此次捐贈後還要將大量的木刻原版繼續捐給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館深懂其價值﹔作為家屬也深知彥涵及其藝術是屬於民族,屬於國家,屬於人民,屬於黨。因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其精神早已匯入民族偉大的歷史。我代表中國美術館對家屬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敬意。”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研討現場會
彥涵先生作品的捐贈,充分體現了親屬對國家美術事業高度負責的意識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也體現了彥涵先生畢生推動中國美術發展的意願。此次捐贈作品,較多集中於彥涵後期新形式創作,這極大豐富了國家收藏,也與原有藏品構成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創作序列。它們將以突出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未來美術史的書寫和美術館的展示中再建新功。(來源: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