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開幕式現場
時值陳半丁先生誕辰140周年,由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中央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紹興市人民政府、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陳半丁紀念館協辦的“此中有真趣——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於2016年11月11日上午10時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精選了陳半丁先生在花卉、翎毛、人物、山水、書法、篆刻等多藝術門類的代表之作180件,較為系統地梳理了陳半丁先生的藝術譜系,彰顯其在繼承中華藝術傳統方面所取得的突出藝術成就。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開幕式
國務院港澳辦原副主任陳滋英,中科院原秘書長顧以健,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梁永琳,《詩書畫》雜志主編寒碧,陳半丁先生的家屬:陳燕葆、陳燕妍、陳燕麟、陳燕明、陳燕姮、陳曦,以及金運昌、蕭潤德、王潤、溫英、尤燦、李曉鬆、佟斌、梁國慶等嘉賓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
張子康、吳洪亮、寒碧分別為開幕式致辭,家屬代表陳燕葆致答謝辭。隨後,張子康受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委托為家屬頒發捐贈證書。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在20世紀的中國繪畫史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嗜愛書畫入骨,一生畫筆不輟,歷晚清、經民國,“運古”精深,又在新中國拓創探求,建畫院、勇擔當,高擎民族傳統繪畫大旗,為北京畫壇的持續發展殫精竭慮,並在九十四年的人生追求中以藝術為畢生事業,以真言篤行反映時代新風。他便是生前與白石先生並稱、生後卻相對落寞的“半丁老人”——陳半丁。
吳為山繼而在展覽前言中寫道:“縱觀陳半丁先生的一生,無論是早年的生活辛勞,還是晚年的處境艱困,在時代的風卷雲涌中,他都始終站在中國自身文化的基點上,矢志於弘揚民族繪畫之正道,堅守傳統文人之品性,在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漫漫求索之中,鋪展出全面綜合的藝術面貌:最擅花卉、山水,又能作人物、翎毛,亦已書法為業、於印學更有造詣,而諸門類中尤以大寫意花卉最為知名。整體而言,其藝術追求道路和風格取向上又呈現出運古求變、存真探新的個人特質。”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致辭
張子康介紹到,為了較為全面地反映陳半丁先生在各時期、各門類的創作成就,此次展覽獲得了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畫院、榮寶齋、陳半丁紀念館等多家單位的大力支持,許多展出作品均為首次展出,特別是故宮博物院借展的18幅陳半丁藝術精品屬從未公開過的作品,也於此展覽中與學界和廣大觀眾見面。諸單位的支持使這次“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意義非凡。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致辭
吳洪亮代表王明明院長對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看到題目“此中有真趣”,覺得“真趣”二字恰恰代表了中國藝術中“真心”的核心價值。其中的“趣”既有我們對於趣味的認知,更有我們對於格調的理解。在陳老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一脈相承的中國藝術的那份儒雅、那份格調。“希望這個展覽能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更多的人來看陳老的藝術。”他說。
《詩書畫》雜志主編寒碧致辭
寒碧表示,中國傳統修養中的古典情懷,也是藝術史的闡述方向之一,陳半丁先生藝術中傳統的一面,把中國傳統中最沉厚的、最精妙的東西全面地延續了下來,貢獻非常大。
捐贈家屬代表陳燕葆致辭
陳燕葆先生代表家屬對主辦、協辦及支持單位一一表示感謝。他回顧了陳半丁先生的藝術人生,他說:“父親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也是悲慘坎坷的一生。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子女的驕傲,是故鄉紹興的榮譽,也是中國畫界的光榮。”陳燕葆先生特別對中國美術館舉行陳半丁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表示感謝,他說:“作為子女,我們願意把留在我們手中的部分父親的作品捐贈給國家,供後人研究、觀摩和欣賞,發揮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陳半丁先生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早年赴上海謀生並拜吳昌碩為師,期間承蒙任伯年、蒲華等多位“海派”名家指導,獲得了扎實的傳統繪畫基礎。從現存陳半丁早年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書畫及篆刻作品中顯現出的“海派”風格影響。1906年,陳半丁受金城之邀來到北京,他不僅將“海派”藝術播撒至北京畫壇之中,更在這裡廣師博覽,將其藝術源頭上溯至明清諸家,以借古開今之姿確立了個人藝術風貌,成為“京派”,乃至京津畫壇代表人物之一。解放後,陳半丁更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國文藝發展事業中,以突出的藝術擔當,為中國繪畫傳統的延繼大聲疾呼,為中國畫組織機構建設上下奔走,在北京乃至全國畫壇都享有威望。
本次展覽以陳半丁一印文——此中有真趣——為題,以凸顯他對藝術的一片丹心,以及在探求藝術真理道路上的執著與堅持。展覽第一部分“天地徒存此老丁”是陳半丁先生藝術的宏覽,綜合呈現了陳半丁先生自學藝伊始至五、六十年代終成藝術大家數十年間的藝術精華,《百花齊放》等巨幅中國畫作品,展示出其作為20世紀中期北京畫壇的領軍人物雄心與氣概。第二部分“意在神似不在工”分為兩個篇章:“花卉篇:花草精神”、“翎毛篇:法異尋常”,主要展出了陳半丁在花卉、翎毛方面的藝術成就。作為傳統型國畫大家,陳半丁尤以寫意花卉最為知名。他的作品筆墨蒼潤,色彩沉著,形象概練,構圖有則。作品在文人筆墨趣味、個人藝術追求與時代審美風尚之間取得了有機的平衡,雅俗共賞。第三部分“越水湖山現此身”囊括了“山水篇:筆底河山”、“人物篇:得乎其中”,展示陳半丁藝術世界中更具古人意味的藝術創作。陳半丁是“運古派”的高手,他在山水與人物創作中精研古法,作品傳遞出中國傳統繪畫的氣韻風骨。第四部分“自成一家使逼真”分為“書法篇:半丁弄翰”、“篆刻篇:印不讓人”兩部分,展示了陳半丁在繪畫之外,於書法、篆刻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五部分“清風高節是家傳”為陳半丁藝術年表,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綜合呈現了陳半丁的藝術人生。展覽中諸標題多取自陳半丁先生自作印章的印文,使觀眾在欣賞其書、畫、印作品的過程中,似與之對話,在陳半丁先生親自引領下,閱覽他廣博而精深的藝術世界,在古今交匯間,探得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延繼與發展。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向陳半丁家屬代表陳燕葆頒發捐贈證書
展覽舉辦之際,陳半丁先生親屬向國家捐贈了一批陳半丁藝術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這批捐贈作品不僅有體現陳半丁藝術大成的花卉作品,更有反映他多方面藝術成就的山水、書法作品。尤為珍貴的是,陳半丁手書自傳以及其給雙胞弟弟的信札也在此次捐贈范疇之內,它們帶著藝術家的情懷與時代的氣息享有厚重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彌足珍貴。
展廳現場
吳為山表示,這些作品歷經種種磨難、穿越歲月的洗禮得以保存至今,如今得以入藏國家美術殿堂,體現了親屬對國家美術收藏事業的支持與奉獻,也是半丁老人畢生堅持推動中國美術發展之意願的延續。相信,這些作品必將在陳半丁藝術和20世紀中國美術的研究與傳播上發揮更大的價值。(來源: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