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
“春雨”浸潤文山 滋養文明傳承之芽
發布時間:2023-03-03 13:5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3
  日前,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春雨工程大講堂暨文山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業務骨干培訓班走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帶來一場滋養文明傳承的“春雨”。
  根據地方情況開展培訓
  作為多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然而,由於地處邊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缺乏非遺保護的專業隊伍,存在非遺人才匱乏等問題。
  為幫助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郝慶軍帶領團隊,對來自文山八個縣市的80余位文化工作者和非遺傳承人進行了培訓。
  “我們充分了解了文山苗族和壯族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情況,針對性地選擇了參與培訓和調研的專家。”郝慶軍說。據介紹,中國藝術研究院派出的4位專家不僅長期在雲南省進行調研,還會通過當地的聯絡點與地方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對文山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狀況十分了解,可以為參訓者精准提供所需要的知識。據悉,這次春雨工程還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願服務典型案例。
  多形式相結合進行文化幫扶
  此次春雨工程以講座與調研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其間,專家學者不僅對學員們進行了非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專項培訓,傳授了相關知識與技巧,普及了各類傳統文化技藝的發展形勢,更是走訪了多個非遺傳承人的工坊,在進行調研的同時對傳承人進行指導。
  在為期5天的大講堂中,郝慶軍以“淺談民族邊疆地區非遺保護的特點與規律”為題,介紹了民族和邊疆地區非遺保護的亮點以及申報非遺項目工作的思路﹔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的李宏復針對苗繡制作技藝的生產性保護展開演講,並為苗繡傳承人答疑解惑﹔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金娟就不同地區的傳統舞蹈發展進行了對比,分享了傳統舞蹈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的苗小雨對壯劇傳承中的問題進行梳理,並對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劇團體進行了具體指導,引導當地工作者借鑒其他地方劇種的發展經驗,挖掘壯劇的優勢,推動壯劇走出雲南。之後的課程中,雲南省的專家學者也帶來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講座。
  持續推動非遺保護和傳承
  此次在文山開展的春雨工程富有針對性,根據地方非遺項目傳承情況有的放矢進行培訓﹔將講座與調研、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深入基層、走近群眾,在持續挖掘非遺項目文化價值的同時,有效促進了專家與地方文化工作者、非遺傳承人的交流,提升了從業者的業務水平,為進一步提高文山非遺保護與傳承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學員們紛紛表示,在培訓中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相關知識,專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對於保護、傳承好文山非遺項目有了更強的信心與決心。據幾位非遺傳承人介紹,進行文化幫扶的專家還添加了傳承人的聯系方式,方便進行長期溝通,這將給未來的工作帶來很大幫助。
  “講座結束後,我們前往十幾個鄉、村、寨、劇團和非遺生產工坊,對非遺保護傳承進行了指導,群眾的反響很好。”郝慶軍表示,在調研中,專家除了對當地苗族和壯族的非遺項目進行普查,還對苗繡工坊的繡娘和其他手工技藝傳承人進行了指導。這樣的文化幫扶形式切實促進了他們非遺傳承能力的提高,受到當地文化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歡迎。
  據了解,春雨工程結束後,專家學者將把該地的非遺發展情況整理成報告,並把考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學術團隊一起進行研究。此外,專家還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系統及社會文化工作者持續溝通討論,形成了開放式、長久性的文化援助服務,不斷推動地方非遺保護傳承水平的提高。郝慶軍表示,在日後的工作和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中,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新模式深入非遺保護的前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和邊疆地區文化工作者的交流。(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