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央歌劇院“復興之路”赴抗日老區任丘慰問
發布時間:2015-02-02 11:00
來源: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 2015-02-02
1月30日,中央歌劇院全院二百余人在院長俞峰教授的帶領下趕赴抗日老區河北省任丘市,為當地群眾獻上精彩的慰問演出。本次來到任丘,中央歌劇院更是一天內分別向美麗鄉村建設典范——石門橋鎮史村的村民、榮盛機械廠的工人以及任丘當地基層百姓及勞模送上慰問,充分發揮國家藝術院團的公益性職責。
為使慰問演出取得最佳效果,1月21日一早,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副院長宋晨就帶領劇院多個部門同志前往任丘考察演出場地、並對慰問演出進行細致的安排。當地民眾在得知中央歌劇院這一國家級院團將要來慰問演出,他們爭相表示十分期待。為了讓平日沒有機會走進劇場的當地百姓能夠在家門口看到國家級院團的精彩演出,中央歌劇院舞台美術設計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演出前一天就前往演出地布置燈光、音響,保障演出的順利進行。中央歌劇院歌劇團更是派出了劇院最頂尖的歌唱家麼紅、郭橙橙、李晶晶、王紅、王豐、李爽、劉怡然、王海濤、於敬人等親自來為基層民眾演唱。中央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也用獨唱、重唱、合唱、獨奏、合奏等方式向到場的群眾獻上慰問與祝福。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音樂會版是中央歌劇院每年要上演的保留劇目,該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非常好的體現。這部作品是中央歌劇院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於2011年2月啟動的全國巡回演出劇目。音樂會版的《復興之路》由中央歌劇院歷時一年時間精心改編,將演出時長濃縮至約一個半小時,演員人數精減至一百八十名。改編後的演出在汲取了《復興之路》原版精華的基礎上,以交響樂為主要載體,全面展現中華民族在苦難中崛起、在拼搏中前進的光輝歷程。激昂雄壯的合唱,蕩氣回腸的朗誦,情深意長的獨唱,動人心弦的交響將交織成一幅描繪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至今一百七十余年奮斗征程的全景畫卷,集中講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發生的歷史性巨變,熱情謳歌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精神風貌,是一台凝聚了十三億中華兒女對歷史沉思、對未來美好祝願的盛世經典之作。
《復興之路》音樂會版演出現場
中國文化報記者盧旭 攝
在尾聲《走向復興》的雄壯合唱聲中,習近平總書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的講話形象躍然眼前,使到場觀眾在歌聲中受到激勵與教育。整場演出精彩而富有教育意義,將我黨帶領全國人民從苦難走向輝煌的艱苦歷程,用優美動聽的歌聲和激昂的合唱等來體現出來,通過藝術來讓觀眾更加了解中國夢的價值觀,讓人們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實現中國夢更加鼓勁、加油。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是要努力把人民作為表現主角,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生活作為主要表現內容。在創作過程中,為做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中央歌劇院通過深入基層慰問演出以及藝術家深入生活採風等具體舉措,使藝術家們體驗基層生活,從而創作出以人民為文藝表現主體,並且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優秀作品。中央歌劇院將繼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僅要將藝術獻給基層的人民大眾,也要從生活中深入發掘,創作出貼近人民的作品,用歌劇的形式來講述我們人民自己的故事。
1月30日下午,中央歌劇院藝術家們的慰問演出在任丘市石門橋鎮史村的寒風中激情唱響。《我愛你中國》《懷念戰友》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作品讓史村的村民歡呼雀躍、興奮不已。下午3點,在榮盛機械廠的慰問演出也如期開幕,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和交響樂團的眾多藝術家們用獨唱、獨奏、重奏等方式,向機械廠的工人、勞模等獻上深切的慰問和祝福。
中央歌劇院青年演員張燕、郝菲、鄭靜在任丘市石門橋鎮史村為村民演唱《我愛你,中國》
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

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青年演員在榮盛機械廠為工人及勞模演出
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