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劇照 記者盧旭攝
“莫非、莫非——有了!心即是理啊!”5月10日至12日,由中央歌劇院、貴州大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王陽明》在中央歌劇院劇場首演,上演了一場演繹生命良知的交響詠嘆。該劇選取明代哲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王陽明在上疏遭陷後被貶貴州龍場驛途中及在龍場悟道的經歷,以歌劇形式在舞台上展現其傳奇的一生。
作為貴州省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重點項目,該劇由作曲家、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教師柳進軍發起並擔任主創。2022年,中央歌劇院與貴州大學就歌劇《王陽明》的創排達成合作,隨即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准備工作。為推動歌劇《王陽明》的排演工作,今年3月28日,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楊未率隊赴中央歌劇院開展調研交流。楊未表示,作為貴州大學與中央歌劇院共同打造的作品,歌劇《王陽明》是對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生動詮釋,期盼這部作品能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陽明心學”的獨特內在。
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影響深遠。“用歌劇的形式講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歌劇藝術更多是情感或意志的表現,這部劇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觀眾了解這個人。”該劇導演易立明認為,王陽明的一生歷經坎坷磨難,但他始終堅持理想,其堅韌不拔、持之以恆地追求理想的精神對今天的人有著重要啟示。
為了更好地展現王陽明悟道的傳奇經歷,該劇採用了超越寫實主義的詩意現實主義表現方法,用意象化的舞台空間形式、精神審美的表現方法進行呈現。演出時舞台時空的靈活轉換,電影蒙太奇般的空間拼貼,營造出流動的中國山水意境。意象化的、高度濃縮的舞台表演,呈現出東方化的舞台視覺風格。
“我們以不同的空間維度映射王陽明開悟過程的思維轉變,展現其心學思想的深度與廣度。”該劇舞美設計李晨曦介紹,在開悟前的場景設計中,舞台營造出二維空間的視覺效果,配合音樂節奏和場景變換,景物隨之不斷流轉,形成“人在景中游”的視覺體驗﹔當王陽明頓悟時,多維時空被開啟,整個空間被全新的思想和視覺包裹。主創用現代的視覺語匯呈現東方哲學意境,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讓觀眾與王陽明進行一次意義非凡的古今對話。
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韓鈞宇在劇中飾演王陽明,獨具匠心的舞美設計使他在表演中更加沉浸。“舞美非常簡約,中式美學中的大留白能給人們帶來無限遐想。”韓鈞宇說,出演歌劇《王陽明》讓他整個人慢了下來,在表演上也更沉得住氣了。
該劇特別組建了由詩人譙達摩與柳進軍共同組成的劇詩創作團隊,提煉劇中故事及人物的精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外求之事物者,誤也!我自丹心懸日月,千古團圓照山河!”在獨具詩意的唱詞和優美的音樂中,在中式審美空間營造的氛圍中,激蕩起人們心中的層層漣漪。
該劇由中央歌劇院首席常任指揮袁丁執棒中央歌劇院演出。在袁丁看來,“未知”是演繹這部原創歌劇最大的難點,其背後凝聚了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的打磨與探索。袁丁坦言:“這部作品的演繹非常難,作曲方面有很多突破。在排演過程中,我們也會結合戲劇進程以及音樂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方面優化,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好地呈現。藝無止境、人無完人,我們永遠在攀登高峰。”(彭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