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央民族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跨越太平洋”的中國聲音
發布時間:2013-10-29 09:0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10-29

   

  笛子演奏家丁曉逵、嗩吶演奏家宋瑤與北卡國際交響樂團演奏《長白山歌》 

  

   

  中美音樂家音樂沙龍招待會上,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向各界知名人士介紹中國民族音樂 

  

   

  美國觀眾試奏古老的中國樂器編鐘 

  

   

  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李鴻,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高盛集團、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主要來賓及樂團音樂家合影 

  

   

  中美音樂家音樂沙龍招待會上,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李鴻與中美演奏家交談 

  

   

  青年嗩吶演奏家王展展用嗩吶向孩子們演示各種鳥鳴聲 

  

   

  青年演奏家金函冰與北卡國際交響樂團排練打擊樂與樂隊《夜深沉》 

  

   

  中央民族樂團常任指揮何建國與樂隊排練 

  

   

  青年演奏家趙聰手把手教授美國學生彈奏琵琶 

  

  9月22日至10月10日,應美國卡羅來納—中國友好交流協會邀請,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小組在席強團長的帶領下,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國際交響樂團合作,舉辦“跨越太平洋”中美音樂交流活動。這是繼今年春節中央民族樂團成功與美方交響樂團合作之後,樂團再次受邀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該活動包括3場大型交響民族音樂會和4場“中國民族器樂”專題講座,樂團所到之處,受到當地觀眾及民樂愛好者的高度贊譽,並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哈裡斯﹒布雷克在致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的信中寫道:“由中國文化部舉辦的‘跨越太平洋’系列活動,從舉辦之初便令美國人激動不已。中國中央民族樂團赴美國演出的藝術家讓美國觀眾享受到了令人沉醉的文化盛宴,他們所呈現的高水平音樂演繹和專業精神將在美中兩國友好交流史上留下永恆印記!”

  9月27日晚,華盛頓馬裡蘭大學藝術中心克莉斯﹒史密斯音樂廳座無虛席,觀眾屏氣凝息,聆聽絲竹之響,“跨越太平洋”演出季就此拉開帷幕。音樂會由中央民族樂團常任指揮何建國執棒,以《節日序曲》開場,歡快的鑼鼓與嗩吶,讓現場立即融入節日般的熱鬧氛圍中。隨後,二胡與樂隊《二泉映月》、琵琶與樂隊《天鵝》、古箏與樂隊《漁舟唱晚》、笛子嗩吶與樂隊《長白山歌》、打擊樂與樂隊《夜深沉》、箜篌獨奏《梅花三弄》、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每一首樂曲都在兩國音樂家的同台合作中娓娓道來,每一件樂器都在兩國演奏家的應和中彰顯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音樂會上,趙聰橫掃梨盤、吳琳緩撫琴弦、金玥猛舒長弓、繆青斜排箏柱……演奏家們精彩的演繹贏得了滿堂喝彩!

  10月1日,在一所美國公立社區學校——鬆鶴市中心小學,席強團長向1000多名在校學生介紹了中國樂器。熱烈的琵琶、俏皮的嗩吶、幽深的箜篌、如怨如慕的二胡、行雲流水的古箏……一邊是學術性講解,一邊是演奏家示范,知識性與趣味性相得益彰,讓孩子們在這特殊的課堂裡如魚得水。課間,當琵琶演奏家趙聰拿著樂器走下講台,大家蜂擁而至,圍觀這件“神器”,顯然,孩子們被這不可思議的聲音所感染。於是,席強團長提議增加互動環節:“有哪個同學想現場試奏一下這件中國樂器?”此時,無數隻小手同時舉起!一名小男孩應邀走上前台,待坐定之後,趙聰將琵琶放入他的懷中,教他如何抱琴、如何左右手配合,幾分鐘內,小家伙竟然將琵琶撥弄得有聲有色,令在場的老師和同學贊嘆不已。嗩吶演奏家王展展用樂器模彷出各種鳥鳴聲,這使孩子們歡呼雀躍,尤其是其中一名學生在指導下吹奏出了同樣的鳥鳴聲,其他在場的同學羨慕不已。一小時的講座雖然短暫,但在這精彩的講解與演示中,孩子們一定會記住這些中國樂器的獨特性能和音色,一定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美妙的回憶。

  10月4日晚,由美國高盛集團贊助並主辦、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承辦的“中美音樂家音樂沙龍招待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作為中美人文藝術對話交流的一項活動內容,招待會上,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向出席活動的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李鴻、加州眾議員艾德﹒羅伊斯、美國高盛集團常務副總裁約翰﹒羅杰斯、美國高盛集團中國區總裁章新,以及當地政界、商界、文化界知名人士介紹了中國民族音樂。李鴻在致辭中強調,人文交流特別是文化交流,在促進人民間相互了解、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李鴻對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和高盛集團支持中美開展文化交流的舉動表示贊賞,並希望兩國有更多文化機構和企業加入到促進兩國文化交流的行列中來。當晚,美國音樂家們用銅管樂五重奏的形式為來賓演奏了熱情洋溢的美國樂曲,雙方的互動表達了兩國人民在跨越太平洋時,用音樂所互致的友誼與祝福。雖然,兩國人民所處的文化背景不盡相同,但音樂無國界,人們在音樂中體會到了美好而難忘的友誼。

  10月6日,隨著巡演最後一場演出的余音散盡,幾位美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感嘆道:“這次與中國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家的合作結束得太早了!”“我們幾乎每場音樂會都會被中國作品、中國演奏家和中國指揮家所感染,幾乎是含著激動的淚水來完成演奏。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章新表示:“這種中西方合作的方式是一種典范,中國音樂作品和中國樂器的獨奏、重奏,在交響樂隊的襯托下,是那麼美妙、獨特、動聽和厚重! 這種音樂形式的相融真切地體現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和諧與互動,令人感動!”

  由此,中央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在“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交流演出中,把中國藝術精粹帶到美國,獲得了巨大成功。這既讓人感到立足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感到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縱觀此次赴美演出,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展示以青年演奏家為主體的藝術團隊。參加交流演出的藝術家基本上是樂團近年培養成長起來的年輕演奏人才,他們是樂團多年來在培養一流表演人才,尤其是跨世紀優秀青年及藝術人才理念下涌現出的杰出代表,如琵琶演奏家趙聰,二胡演奏家金玥,箜篌演奏家吳琳,笛子演奏家丁曉逵、陳莎莎,嗩吶演奏家王展展、宋瑤,古箏演奏家繆青等,這不僅集中展示了樂團青年人才培養的驕人成果,還體現了新時期民族器樂表演風格與傳承發展的新風尚。

  第二,音樂會曲目全部為中國作品並以樂團近年來的優秀新作為主。此次活動由中央民族樂團與美國當地交響樂團合作,經與美方協商,演出曲目全部為中國作品。音樂會不僅包括部分經典的傳統名曲,更重要的是,還囊括了中央民族樂團近年來在音樂創作上經過市場檢驗、觀眾認可的優秀新作。例如,琵琶與樂隊《天鵝》,笛子嗩吶與樂隊《雪山》、《紅太陽照邊疆》,二胡笛子與樂隊《女人花》,民族管弦樂《空山望月》、《絲綢之路》、《秋江月夜》等。這些精選的曲目既具傳統風貌,又具時代精神,其創作理念既表達了中國音樂所散發出的古朴、典雅,又彰顯出時尚與時代化風格。這些作品不僅在民族器樂的表演中體現出民族的風格與特色,同時,還在與西洋交響樂隊的演繹與合作中,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與亮點,這是當代優秀作品的基本要素,更是反映作品風格與形式具有普世價值觀念的核心所在。很多美國觀眾在欣賞了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姜瑩創作的作品《女人花》和《空山望月》後,將這些音樂設置為自己的手機鈴聲,他們說,作品中所呈現的意境和韻味來自中國繪畫中的山水風格,就像美麗中國的風景畫!

  第三,與美方交響樂團同台合作,開創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在文化走出去的實踐中,中央民族樂團與美方交響樂團合作,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即所有作品均以展示當代中國音樂為主,所有獨奏、主奏全部由中國演奏家及中國民族樂器擔綱,整場音樂會由中國指揮家擔任。這樣的合作方式與表現形式,使得音樂會真正體現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精神。美方交響樂團在這種空前的合作中,感受到了音樂會設計與表演的純中國模式而非中國元素,這種模式讓美國音樂家全方位體會到來自東方的中國在文化、精神、思想、藝術上的諸多追求。

  這就是文化軟實力,在兩周的交流與合作中,中國演奏家們高超的技藝令美國音樂同行欽佩不已,每件中國樂器的個性、音色在西洋樂隊的映襯下,更加彰顯其魅力。在這場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交流與演出中,中國樂器是主角,中國演奏家是主角,中國音樂和中國文化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