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積極推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
發布時間:2022-03-16 09:31 來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2022-03-16

  近年來,重慶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民族地區發展,在保護傳承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重慶健全民族文化工作法制保障。重慶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按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規定,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結合實際,重慶制定出台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在文物保護、文物安全、傳統工藝振興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為保護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重慶加強非遺傳承,增強民族傳統文化活力。一是完善非遺名錄保護體系。全市成功申報國家級非代表性項目44、代表性傳承人60人﹔市級代表性項目707、代表性傳承人711人﹔區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428項、代表性傳承人3787人。二是加快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近五年來,投入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資金2345萬元,對土家族、苗族傳統文化及其環境實施整體性保護,建成非遺傳承展示中心(所)30個、非遺傳承教育基地15個、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5個。三是實施重慶民族文化典藏工程。西蘭卡普、彭水苗繡等20個傳統技藝列入我市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重慶加大保護力度,促進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實施酉陽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趙世炎故居、萬壽宮,黔江萬濤故居、草圭堂,石柱銀杏堂,秀山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天生橋等重點文物修繕工程,渝東南地區重點文物險情基本排除。酉陽縣列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主體建設區。投入750萬元對白氏祠堂、彭氏宗祠、後溪洋屋高氏宗祠4文物進行整體保護利用。對西沱、濯水等歷史文化名鎮文物實施整體修繕,對酉陽縣車田鄉何土司城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實施土司城遺址保護展示項目,依托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站)開展民族文化展覽展示,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古鎮村落成為當地民俗活動的重要場所。 

  重慶加強研究和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是系統收集整理。完成少數民族歌曲等6大類122個項目影像資料收集,編撰出版《民族自治縣概況》《民族文化典藏》系列讀物,對民族地區資源環境、經濟發展、民族文化進行了系統梳理。二是重視學術研究。《民族文化研究》《重慶世居少數民族》《重慶市少數民族文化系列叢書》《渝東南民族地區生態保護發展研究》等學術著作相繼出版。三是鼓勵文學創作。編輯出版《重慶市少數民族作家精品叢書》,成功舉辦8屆重慶市少數民族文學獎評選,推薦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摩圍山》等6部作品獲獎。四是開展普及教育。累計投入資金5600萬元組織350余所中小學校參與以“文化宣傳長廊、服裝、歌舞節目、非遺、體育、健身操、校本教材、建筑”為內容的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酉陽民族小學等25所學校成功創建民族特色學校,幫助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重慶培育地域特色品牌,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一是打造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在渝東南民族地區建成4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4個市級鄉村文化樂園,幫助民族文化產業實現集聚發展。二是扶持民族文化和旅游企業制定《重慶市民族文化旅游貸款貼息管理辦法》,每年安排渝東南民族文化和旅游業貸款貼息資金2500萬元支持民族文化和旅游企業經營。三是培育民貿民骨干企業。安排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貼息引導資金4000萬元,將民族貿易企業、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納貼息范圍。四是振興民族傳統工藝。重慶發布《重慶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幫助民族地區手工藝人改進設計、改良制作、提高品質、培育品牌,黔江土家織錦、秀山金珠苗繡、酉陽酉州苗繡等工藝品牌逐步壯大。

  重慶發揮民族文化優勢,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一是加強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轉化利用。全市90%以上的市級非遺項目參與過“非遺進景區”活動,市內旅游景區銷售的非遺文創產品超過3000余種,400余個民族傳統文化項目入駐景區展演。二是拓寬民族傳統文化傳播渠道。重慶充分發揮旅游業獨特優勢依托旅游景區培育20個“非遺特色小鎮”、5個市級傳統工藝工作站、21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注入新的內生動力。三是打造文化旅游景區品牌。重慶連續多年舉辦渝東南生態民族旅游文化節等6個民族節會活動,推動景區特色化、品牌化建設﹔精心打磨“嬌阿依”等4部民族文化節目,打造音畫詩“舞悅黔江”、歌舞詩“雲上太陽”等景區駐場演出﹔策劃“重慶主城+渝東南”“張家界+鳳凰+秀山+酉陽”等旅游精品線路,擴大了渝東南民族文化和旅游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