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廣東:數字化為博物館增添科技魅力
發布時間:2023-03-14 09:22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03-14

  動動手指就能“空降”南越王博物館VR沉浸式看良渚古國文物,足不出戶即可走入廣州博物館3D全景看展,通過全息投影等科學手段觀察“南海Ⅰ號”水下考古全過程……近年來,廣東省各大博物館借助數字化手段加強館藏文物保護,提高文物展示功能和信息傳達能力,以更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形式講好嶺南故事,持續推動博物館服務向“數智化”升級迭代。

  在數字化的“加持”下,如今的廣東各大博物館憑借技術、創意頻頻“出圈”,讓游客找到打開博物館的“新方式”。

  “雲游”嘗鮮新體驗

  春節假期,身處廣州的何女士憑著一部手機便玩轉了深圳博物館,跟著“掌上深博”App打卡各大展覽。東莞鴉片戰爭博物館也在雲端迎來了游客,通過“鴉片戰爭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全景看展覽”功能,佛山黎先生帶孩子參觀了林則徐銷煙池等古文物遺址,實現指尖暢游博物館。

  三年來,廣東不少博物館加快探索數字化技術的常態化運用,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3D建模技術等數字技術實現了線上展覽、“雲參觀”,這不僅拓寬了受眾范圍,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解決線下實體展覽“限流”之困的同時,更為廣東眾多博物館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2年5月,廣東省博物館“庄嚴萬象——中國水陸畫藝術精品展”線上開幕。展覽利用三維建模、全景漫游等數字技術在虛擬世界搭建出一座浸入式展廳,展覽展示了億級像素的全景場景104個。

  伴隨著悠揚的古琴聲,一件件藏品躍上屏幕,點擊文物還能聽到字正腔圓的解說。通過數字技術,過去人們趴在櫥窗都不一定能看清的展品,如今動動手指便能輕鬆查看畫中人物的神態動作,甚至查閱展品相關歷史背景,比起線下看展體驗毫不遜色。

  在深圳博物館館長葉楊看來,博物館“上雲”不是簡單地披上數字化外衣,也並非直接把博物館藏品放到網上展示,而是運用“互聯網+”思維,讓沉睡的文物資源“走出”博物館,讓展覽內容設置更走心、知識普及更入心。

  大火的網絡直播成為廣東大小博物館打破“次元壁”,讓“博物館雲游”生動有趣的新路子。近年來涌現的各類“雲觀展”“雲游館”等App、小程序也變成了人們通往各大博物館的傳送門,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縱覽萬千文物,更為博物館帶來全新流量。

  館藏文物“活”起來

  隨著文博智慧建設不斷推進,結合展館特點,利用科技手段在虛實間再現文物時空場景,呈現真實、直觀、生動的歷史故事成為當下廣東各博物館實體展的“標配”,為文化傳播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廣東省博物館古生物展廳引進了3D、VR等技術,觀眾戴上科技眼鏡,巨大的恐龍模型“活”了過來,張牙舞爪間,人們如同與千百年前的生物來了個實打實的照面。

  流水潺潺、鳥啼清幽、游魚戲水……在三維建模彷真等技術支持下,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讓消失已久的南越國宮苑曲流石渠“重現”,復原的園林景觀影像配合聲控特效,讓觀眾一秒切換到古人視角,沉浸式感受2000多年前王宮御苑內溪澗鳴泉、生機盎然的嶺南園林美景。

  從感官到體驗,從內涵到外延,數字技術的應用持續深挖博物館文化內涵。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絲館”)裡,身穿彷古服飾,穿梭在展館之間的智能講解機器人成為一道靚麗風景。“他”不僅對“南海I號”故事了如指掌,更熟知館藏文物的各種信息,通過語音識別、觸摸交互、移動互聯等方式生動傳遞“南海I號”背後的“海洋夢”。

  另一邊展廳裡,海絲館綜合運用VR影片、互動投影、三維技術等虛擬結合手段,打造歷代絲路航海圖、遺珍探秘、絲路傳奇、海底世界VR體驗四個體驗項目。觀眾戴上虛擬現實頭盔後,在短短十多分鐘內,“置身”於“南海I號”裡,感受“南海Ⅰ號”的船員生活,或搏擊風浪,或貨通萬國。

  服務體現“雲治館”

  在數字浪潮下,廣東省作為全國首個智慧博物館試點省份正著力以科技提升博物館的運營管理能力,圍繞博物館藏品保管、文物保護、陳列展覽、觀眾服務等核心業務建設智能化綜合管理平台。

  據悉,潮州市利用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科技手段,打造了潮州工藝美術元宇宙精品館,陳列潮瓷、潮繡、潮雕等數字藏品,在保護作品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2014年,廣東省博物館成為首批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後,便以數字化手段打破了原有的藏品管理、資源管理、項目管理及審批管理的壁壘,形成數據互聯共享,授權、管理、審批一體化的智慧博物館平台,向內部人員開放藏品數據資源以及相關圖片、音視頻、三維數據等,搭建了最大程度共享和獲取業務數據平台,實現了藏品管理模式質的飛躍。這為後來博物館在文物活化利用、業務創新、展覽活動爆發增長提供了平台和數據的支撐,使其在疫情期間依舊火爆。

  面向公眾,廣東省博物館率先打造了一體化的公眾服務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及聚類分析,為觀眾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無論是到訪前的票務預約,到訪時的智能導航、文物檢索,還是到訪後的文創購買、展覽推薦,皆以數字技術為介質連接觀眾,全階段服務充分體現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深度與廣度。

  “從底層基礎數據和設備設施到頂層的管理模式的重構並不容易,需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廣東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化建設需要與博物館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甚至走在前面,以保證建設的成果能在未來充分發揮支撐和增效的作用。(張寶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