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南
湖南
將美麗風景變成美好前景
——湖南常德桃花源的旅游扶貧之路
發布時間:2019-12-24 10:2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19-12-24

  桃花源地處常德市西南部,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近年來,桃花源旅游管理區立足資源優勢,做活旅游文章,實行旅游扶貧“365模式”,即推進“三區”共建,區分“六能”施策,形成“五帶”模式,推動旅游與扶貧深度融合,著力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益,讓美麗風景變成了美好生活前景。目前,全區650戶貧困戶100%參與旅游扶貧,1976名貧困人口中60%直接從事旅游業,貧困人口旅游從業人年均收入超過4000元。

  一、推進“三區”共建,把旅游業發展到家門口

  圍繞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著力推動“景區+鎮區+農區”共建,把旅游業發展到貧困戶家門口,讓其足不出戶享受旅游紅利。

  1.把景區延伸到家門口。發揮桃花源核心景區影響力,推動配套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建設,實現了滿眼皆是景、到處能留客。先後打造了桃花源古鎮、五柳小鎮等功能景點,開發了千畝果桃、千畝湘蓮等集群景點,建設了烏頭古村、水生植物園等特色景點,持續推進農村花化美化綠化,讓尋常的百姓家蛻變成美麗的風景線。目前,核心景區面積從2平方公裡擴大到近20平方公裡,景觀景點從20多處增加到110多處,所有貧困戶涵蓋到核心景區、鄉村景點3公裡輻射圈以內。

  2.把設施完善到家門口。以基礎設施全覆蓋助推旅游扶貧全覆蓋,依托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國家戰略,全面升級基礎配套設施。近年來,先後建成了桃花源高速互通、桃花大道等16條道路,完成了一批配套路網、管網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住宿、餐飲、購物等配套功能,開通了旅游直通車和巴士循環運行系統,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到戶、自來水連接到戶、通信覆蓋到戶、旅游配套服務到戶,夯實了旅游扶貧的基礎。

  3.把游客接送到家門口。結合旅游精品線路建設,引導核心景區游客向鎮區、農區分流,實現了三區優勢互補,讓旅游紅利覆蓋所有貧困戶。舉辦了送客入村、水上集市等活動,開發了採摘、騎行等鄉村旅游項目,制定了多條全域覆蓋的旅游線路,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迎接八方游客。與省中旅簽訂合作協議,在清江鋪、桃仙嶺、白麟洲等村定期舉辦旅游扶貧送客入村活動,已舉辦活動數十次,累計接待游客近萬人。今年6月在清江浦村舉行了送客入村啟動儀式,當日入村游客超過1000人,貧困戶自產果桃銷售一空。

  二、區分“六能”施策,讓貧困戶都參與旅游業

  堅持根據家庭情況、勞動力狀況等對貧困戶分類施策,讓家家參與旅游、戶戶分享旅游發展成果。

  1.讓能生產的做旅游商品。鼓勵貧困戶發展生產,成立了桃花源區富民農副產品合作社、桃花蜜中蜂養殖合作社、小陶家生態種養合作社和擂茶合作社,以訂單生產形式委托貧困戶生產農副產品,對貧困戶產品進行統一策劃、統一包裝、統一營銷,將貧困戶自產的農產品變成旅游商品,並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今年以來,富民農副產品合作社累計收購農副產品300余萬元,實現全區貧困戶全覆蓋,產生利潤近20萬元,用於貧困戶公益崗位開發和特殊困難救助。

  2.讓能從業的有旅游崗位。開設旅游扶貧專崗近200個,組織貧困戶到旅游企業應聘,曾經的貧困戶變成了景區導游、車船司機、劇場演員,成為年收入過萬的工薪族。在桃花源村成立全市第一家鄉村旅行社,培養貧困戶成為導游和旅游從業人員﹔山水演藝公司先後招聘貧困戶100多人參加每晚的演出,高田村貧困戶劉明祥是首批群眾演員,自養的20多隻羊也被相中為動物演員,公司還為他建了房子和羊圈,每晚演出收入150元,後來劉明祥的兒子也一起參演,家庭年收入達到8萬多元。

  3.讓能做工的去旅游工地。著力推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將旅游項目、基礎設施等向本地貧困戶傾斜。在開發建設中,本地務工群眾近5000人,其中貧困群眾5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當前的景區提質等項目也優先聘用貧困戶參與。桃花源村貧困戶鄔建新在開發期間回鄉就業,先後參與了秦谷、五柳小鎮等項目建設,之後又在公租房建設等項目中務工,現在夫妻兩人都應聘到旅游公司從事安保、保潔工作,年收入近5萬元。

  4.讓能經營的干旅游業態。先後出台了《桃花源產業扶貧扶持獎補暫行辦法》《旅游扶貧獎補辦法》,鼓勵有資源、有條件的貧困戶發展旅游業配套服務,貧困戶利用閑置房屋、土地等資源,發展餐飲、住宿、購物等,既豐富了旅游業態,也為貧困群眾增加了收入。白麟洲村貧困戶文華鬆貸款購置碾米機,村裡為他提供經營場所開設碾米廠,不僅為村民服務,所產大米還成為上島游客搶購的暢銷品,年增收1萬多元。

  5.讓能手工的專旅游文創。開展貧困戶手工技藝專門培訓,定期組織培訓班,定向收購手工產品,發揮一技之長,拓寬增收渠道。今年以來,先後開展了草編、竹編等手工藝品、文創制作、花卉種植等專業培訓,受訓貧困人員120多人。在桃花源農民豐收節暨稻草人文化藝術季活動中,組織貧困群眾開展旅游手工藝品編織技能培訓班,學員編織的500多個稻草人成品,通過桃花源旅游公司收購使用,人均增收800元。

  6.讓能出租的享旅游紅利。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鄉村能人等引領作用,流轉貧困戶閑置土地、農宅及宅基地等,貧困戶既可以自主引進共享人投資,獲得經營性收入,也可以將土地、房屋等入股合作社開發,增加資源租賃等收入。如清江浦村打造的優質果桃基地,流轉當地貧困戶土地近200畝,每畝年分紅近400元,並吸納貧困群眾就業,老百姓既有土地出租收益,又有務工收入,30多戶貧困家庭享受到了產業發展的紅利。

  三、形成“五帶”模式,鍛造旅游扶貧的增收鏈

  發揮旅游資源、旅游品牌、龍頭企業等優勢,全方位、多途徑增加貧困群眾綜合收益,建立了穩定脫貧致富的增收鏈。

  1.旅游景區帶動。將景區建設與百姓福祉緊密聯系,讓貧困群眾分享景區發展紅利。開發過程中,盡可能將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向當地群眾傾斜。發展過程中,盡可能雇佣本地人才、扶持本地經營者,讓老百姓獲得更多經營收益、管理收益。核心景區周邊的五柳小鎮、桃花源古鎮、景區北門等地,90%以上的經營者都是當地群眾,全區直接或間接為景區服務的人員近萬人,其中貧困群眾1000多人。

  2.龍頭企業帶動。採取企業委托幫扶等方式,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解決就業等方式,讓貧困戶與企業共發展、同受益。將財政扶貧資金注入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謝老頭擂茶和桃花山泉、嫣然茶業、源古茶業等公司,財政扶貧資金作為貧困群眾的入股股金,構建企業與貧困戶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以桃花山泉公司為例,管理區投入扶貧資金50多萬元,公司每銷售一瓶桃花山泉礦泉水都為貧困戶捐獻1角錢,每年為貧困群眾增收30多萬元。

  3.特色品牌帶動。大力推進品牌行動,依托桃花源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深挖桃源刺繡、擂茶、剪紙等非遺文化,開發了桃花源擂茶、小陶家的菜園子、“桃花源裡+”等一系列旅游產品品牌。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了清江浦果桃、五柳湖擂茶、湯家山皇菊、白鱗洲蔬菜等鄉村旅游商品品牌。五柳湖村貧困戶王志剛種植的高筍貼上了“小陶家的菜園子”標簽,養殖的蜂蜜成為“桃花源裡桃花蜜”,在常德市城區各超市展賣,全家年增收過萬元。

  4.旅游消費帶動。在景區出入口、桃花源古鎮、游客中心等地開辟旅游扶貧農產品銷售專區10余個﹔在常德鮮達農業網點及長沙相關社區重點推介桃花源旅游扶貧產品﹔在湯家山、桃花源等村部定期開展旅游扶貧產品展銷會,建立了穩定的貧困戶產品銷售渠道,既為旅游扶貧宣傳造勢,又提升產品附加值。開展全區性消費扶貧活動,今年以來,組織各旅行社、企事業單位及社會人士購買貧困戶農產品,累計消費80多萬元。

  5.改革試點帶動。搶抓湯家山村全省農宅改革試點契機,發放全省第一本農宅三權分置使用權證,成立了歸園居農宅合作社,開展餐飲、住宿、採摘等多種經營,貧困戶積極參與其中,累計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實現扶貧愛心積分超市全覆蓋,將幫扶資金兌換成日常用品,貧困群眾通過參加培訓、公益勞動、支持村居工作等方式換取積分,無勞動能力的定期給予一定積分,以積分換用品,既激發了內生動力,又解決了實際困難。(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