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省五蓮縣新時代茂腔藝術團:演員唱得好 群眾看得歡
發布時間:2019-12-24 09:1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2-24

  12月3日,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社區,由該縣新時代茂腔藝術團演出的傳統茂腔劇目《老少配》《尋兒記》讓在場觀眾興奮不已。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地區“肘鼓子”聲腔的一支,以尾音翻高八度的“打冒”唱法為特色,曲調質朴自然、唱腔婉轉生動,至今有近300年歷史,廣泛流傳於山東青島、濰坊、日照等地,有“膠東之花”的美譽,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蓮縣是茂腔的主要流布區域之一,群眾基礎深厚。但長期以來,受流行文化的沖擊,茂腔演出市場並不景氣,專業劇團劇目、人才流失的狀況較為嚴重。這些令茂腔愛好者、五蓮縣街頭鎮山前石材公司董事長董衍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加大茂腔藝術在當地的傳承、傳播,董衍平於2018年投資400多萬元著手創建了五蓮縣新時代茂腔藝術團,從日照、濰坊、青島3個市招募了30多名專職演員。

  茂腔名家孫紅菊有傳統茂腔《羅衫記》及新編茂腔《紅高粱》《失卻的銀婚》等多部代表作,退休近5年的她總希望為劇種傳承再盡一份力,為此,她加入藝術團並擔起團長一職。“說干就干,我們僅用3天就完成了演員招募,接著分派了演出任務。劇團成立1個多月就在五蓮縣連續演出30多場。”孫紅菊回憶。

  過硬的隊伍是新時代茂腔藝術團深扎基層持續演出的有力支撐。該團司鼓王澤文清晰記得,光五蓮縣芙蓉廣場,藝術團今年就先後送戲5次,每次都連演數場。“除在五蓮縣本地演出,我們還到莒縣、高密、黃島等地活動,漸漸演出名氣後,也有熱心觀眾慕名請戲。”王澤文介紹,今年以來,該團已經進行各類演出近300場,服務觀眾50余萬人次。每到鄉間,演員們時常與群眾同吃同住。“我們這批演員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在舞台上摸爬滾打,經歷過茂腔的繁盛、沉寂。如今,能通過自己的付出讓更多人喜歡這個劇種,再苦再累都覺得值。”王澤文說。

  豐富的劇目儲備成為該團最大的競爭力。孫紅菊介紹,茂腔擅演“四大京、八大記”,這些劇目多是“肘鼓子”聲腔共有劇目。其中,有諸多關於懲惡揚善、倡行孝道的話題,對當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對傳統劇目的傳承,我們會在保證劇種特色的前提下,對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或邏輯不通的內容進行改進。”孫紅菊介紹,藝術團常演的茂腔大戲有36出,《羅衫記》《錦香亭》《生死牌》等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經典劇目。

  為反映時下生活,該團還在當地文化部門支持下,創排了《誰是魔鬼》等茂腔現代戲,拍攝了一部茂腔現實題材電影《花石村的笑聲》。影片聚焦當前精准扶貧形勢,講述了派駐花石村的駐村干部帶動該村貧困戶姜大懶、花牡丹改變“等、靠、要”觀念最終脫貧致富的故事。“目前,影片已經進入剪輯制作環節,2020年初將在全國農村院線上映。與此同時,我們還創排了同名舞台劇《花石村的笑聲》,獲得了日照市10萬元創作資金的扶持。”孫紅菊說。

  因深扎生活、服務人民,遵循普遍的藝術規律,新時代茂腔藝術團在民間備受歡迎。說起現實困難,孫紅菊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團裡每月為每個演員發4100元固定工資,再加上住宿、伙食等,每月投在演員身上的費用將近20萬元。這些開銷全由社會力量投入,很不容易,我們更應該全身心地進行創作、演出,努力做出成績,讓五蓮茂腔引起更多方面的關注和支持。”

  董衍平則表示,扶持新時代茂腔藝術團的發展是他要長期堅持的公益事業,希望以此帶動更多人為茂腔傳承發展鼓與呼,讓這門藝術不斷綻放生機與活力,更好地服務基層百姓。(孫叢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