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文物賦彩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2-11-18 09: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1-18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近年來,山東文旅系統堅定扛起守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的重大責任,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豐碩,《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實施方案》等相繼實施,一批重大考古項目取得新發現,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文物治理能力逐步增強……文物賦能高質量發展、添彩人民美好生活的作用日益凸顯。

  革命文物煥發時代光彩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連通膠東與清河、魯中抗日根據地的“渤海走廊”,為山東乃至全國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位於濰坊市昌邑市龍池鎮的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再現了“渤海走廊”在護送干部、密運戰略物資等方面發揮的突出作用和軍民奮勇斗爭的光輝事跡。為加強可移動革命文物的保護力度,昌邑市相關部門組織人員走訪老戰士、老黨員等600余人次,征集實物400多件(套),整理文字40多萬字,最大限度留存了“紅色記憶”﹔同時,為深入闡釋革命文物背後的紅色故事,拍攝微視頻《英烈的“兒子”》、創演音樂劇《渤海走廊》等,讓革命文物“保得住、用得好、‘活’起來”。

  目前,山東有93個縣(市、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通過舉辦“山東省紅色文化主題月”、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等,山東不斷拓展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助力紅色基因傳承。以山東博物館為例,該館有館藏革命文物1.4萬余件(套),其中珍貴文物佔山東省第一批珍貴革命文物名錄的73.18%。鄧恩銘的紅色家書、“英雄岱崮連”戰士使用的茶缸……山東博物館推出的黨史主題展“讓黨旗永遠飄揚”整合了210余件(套)代表性珍貴文物和現當代實物,展覽累計接待觀眾45萬余人次,成為山東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打卡地”。

  “博物館+”連接群眾生活

  位於臨沂市蘭山區王羲之故居院內的洗硯池晉墓博物館,是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洗硯池晉墓出土近300件(套)隨葬品,其中59件被定為國家珍貴文物。王羲之故居保護中心主任薛俊堂介紹,近幾年,該中心推出博物館“古墓探秘”等研學游項目,還與多家單位聯合開發青瓷胡人騎獅器、神雀負雛銜魚熏爐等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在山東博物館,除考古山東、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等展覽火熱“出圈”外,以甲骨文、洪武通寶金幣、孔子見老子畫像石等館藏文物為原型設計的“國寶探秘”系列盲盒文創吸引著許多觀眾現場體驗“考古”樂趣。

  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不斷拓展、與其他領域融合方式漸趨多元,到博物館“深度游”越來越成為大家文化生活中的新時尚。山東歷來重視以展覽為基石,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博物館有647家,各級各類博物館年接待觀眾達8000多萬人次。

  另外,借助科技手段、創意加持等,山東持續拓展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途徑,賦彩群眾美好生活。近幾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建設數字化博物館,完成數千件珍貴文物的數字化採集,打造了匯集全省精品文物資源的“沒有圍牆的展館”,同步培育“孔子學堂”“歷史課堂”等多個博物館社會教育品牌﹔全省200余家博物館參與開發文創產品,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

  “海岱考古”品牌持續擦亮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1928年發現城子崖遺址以來,一代又一代山東考古人構建起“扁扁洞遺存—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完整考古學文化序列。

  11月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開展2022年“文旅開放日”活動,在新征程上如何繼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成為備受公眾關注的話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徐波介紹,近年來,山東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重點開展崗上、焦家、城子崖等一批史前遺址考古發掘,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作出了重要貢獻。“除圍繞重點課題進行的考古發掘外,今年以來,我們還開展了幾十個配合山東省重點工程建設的考古工作,取得多項突破性收獲,如臨淄趙家徐姚上萬年遺存、南馬坊戰國大墓等,均彰顯出基建考古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中的重要作用。”徐波說。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劉延常介紹,該中心重點開展了山東沿海、威海灣定遠沉艦等涉水文物考古,同時創新實施山東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區域劃定工程、山東地域特色運河考古研究等,通過加快成果轉化助力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齊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影響力。

  為了讓考古工作走進公眾,山東還大力推動文保單位對外開放及“公眾考古”活動等,以豐富多元的形式向公眾宣傳考古知識。計劃到2025年,山東將建成20個考古遺址公園,在依托遺址遺跡展現歷史特色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孫叢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