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文化館裡涌動“青春力量”
發布時間:2023-06-16 09:0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6-16

  剛過去的5月,山東省棗庄市文化館發動全市青年文化志願者,組建“紅色精神宣講團”,在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等地駐點開展志願服務,以傳承紅色精神為目標,策劃舉辦系列紅色文化主題展演展示活動。同時,聯動縣區文化館,以特色非遺項目、地方民俗節目等為載體,推動革命故事走進中小學和社區、機關,讓文化館成為弘揚傳播革命精神的“先鋒隊”。

  增強對青少年群體的吸引力,是近兩年山東省文化館戰線的主要工作方向。供給側吸引青少年群體擔任志願者、策劃推出更富時代氣息的服務項目,需求側瞄准少年兒童與青年群體的審美偏好,山東多地文化館創新實踐,秉持開放理念,將陣地服務做出新意,讓更多貼心服務走出文化館,走向城鄉大地,在全省唱響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青春序曲”。

  為志願服務帶來“源頭活水”

  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廣泛深入開展,在全社會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是文化館的重要使命。長期以來,部分地區的文化志願服務,因為各種原因存在志願者年齡偏大、學識素養結構單一、參與活動精力有限等問題。

  山東多地文化館創新服務理念,以提升服務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為前提目標,多措並舉吸納更富激情、更有活力的青年群體參與志願服務。

  棗庄市一家企業的“90後”職工劉元晨,本科是影視傳媒專業。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從事動漫視頻制作。兩年前,到棗庄市文化館參觀非遺展的劉元晨,偶然得知館內正在招募非遺講解員,他義無反顧報了名。

  “通過在文化館看展,了解到家鄉的非遺項目特別多,像柳琴戲、土陶燒制、古琴制作,每一個項目背後都是棗庄市地域文化的生動呈現。”劉元晨說,經過在棗庄市文化館近兩個月的培訓,他對棗庄市市級以上非遺項目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兩年來,他經常利用周末和節假日,與館內工作人員一起到棗庄市的中小學、社區村庄、工廠企業去做活動,在為群眾講解棗庄非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

  在濱州市,“融合﹒創新﹒構建”早已成為當地文化館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經驗。作為各項工作都走在全省文化館系統前列的地方,濱州市文化館發動全市國有企業青年人才的積極性,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與行業協會聯合,打造更精准的公共文化志願服務品牌。

  濱州市文化館重點探索與文化企業聯合,發揮青年職工在活動策劃組織、宣傳推廣等方面的創新熱情,擴大標准化公共文化志願服務覆蓋面,同步開展“非遺曲藝書場進基層志願服務”和“花開心田﹒手留余香”志願服務項目、“愛心藝術﹒情暖濱州”志願文化服務項目,讓青年志願者與當地優秀傳統文化零距離接觸。

  青年學子走進鄉村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各地文化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富起來的鄉親,美起來的村庄,如果沒有先進文化引領,沒有優秀傳統文化支撐,村庄將會失去原有特色,出現“千村一面”“過度城鎮化”的現象。

  作為山東省鄉村文化活動年的一項亮點舉措,泰安市大學生鄉村文化藝術季於6月2日啟動。這是近年來山東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頗具代表性和創新意義的一項工作,有望為鄉村振興帶來理念、隊伍、成效等方面的跨越式進步,真正發揮大學生群體的“鯰魚效應”,提高鄉村文化建設的活力。

  多年來,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山東各地文化館發揮職能優勢,搞好文化資源調查梳理,調動村民積極性實現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努力將本地文化資源保存好、傳承好、發展好。當然不能忽視的是,因基層人員不足、眼界不夠寬廣、財力有限等原因,鄉村文化振興在部分地方的進展仍顯緩慢。

  著眼上述問題,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探索與駐地高校合作。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劉水介紹,秉持“開門辦文化、辦大文化”的理念,泰安市將推動縣市區文化館在文旅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惠民活動組織、城鄉基層文化人才培訓、鄉村文化振興及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等方面,積極與高校開展務實合作,從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主動投身到文化惠民、鄉村文化振興、文化強國的生動實踐中去,在實踐鍛煉中見世面、接地氣,壯筋骨、長才干。

  藝術普及奏響青春樂章

  什麼樣的藝術普及項目更能吸引青少年?山東多地文化館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出“與時代接軌、與熱點同行、與青春同在”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文化館的服務項目不能自說自話,要找准青少年群體的興趣點和關注領域。

  “關於旅游路線的選擇,青少年群體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前期調研發現,近兩年到館內參觀非遺展的,青少年佔比超七成,而且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荊國勝告訴記者,在威海市,當地的群眾藝術館已經在文化旅游融合領域先行一步,成為本地市民的文化樂園、很多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威海市群眾藝術館以搬入新館為契機,通過系列貼心周到的服務,將場館打造成為“沒有門檻的全民藝術普及陣地”。如今,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所探索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科學長效可持續運作模式,已經在全省推廣。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服務定位不僅包括本地市民,還要考慮外地游客的感受,要將本地歷史文化民俗更生動地呈現出來。

  在濟寧市,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始終牽動文化館從業者的心。今年4月,濟寧市文化館承辦的“如意大成”曲阜楷木雕刻精品展啟幕。展覽共展出以楷木雕刻為主,尼山硯、拓片、孔府菜、孔府家酒等為輔的孔府特色非遺展品200余件。過去幾年,濟寧市文化館積極探索非遺基礎性保護和體系建設、非遺保護成果共享、非遺產業高質量發展、非遺與旅游融合互促的新時代路徑,增強傳統文化的發展活力,讓非遺在新時代青少年群體中間迸發出鮮活的生命力。(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