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從文化“出圈”到產業“破圈” 
博物館事業建設的“嶗山實踐”
發布時間:2023-10-11 08:46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10-11

  今年6月,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9項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宣傳推介案例名單,嶗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報送的《博融萬家 多元共建打造區縣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嶗山模式”》獲評山東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案例,是青島市唯一入選案例。

  這是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首次開展全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案例遴選宣傳推介活動。

  於方寸之間,見華夏千年。聚焦中國博物館事業,“山東元素”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山東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達672家,青島、淄博、濰坊、濟寧試點建設“博物館之城”,文化遺產正深度融入現代生活。

  作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龍頭,青島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過程中優勢明顯、責任重大。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各類博物館125家,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博物館整體工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山東文博看青島,青島文博看嶗山。嶗山自然風光優美、文脈傳承千年,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青島市一直處於前列。截至今年,嶗山區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項。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備案登記的博物館達20家,總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自2019年起,嶗山區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博融萬家﹒嶗山區博物館館際聯展”活動品牌,至今已組織20萬余人次觀眾走進博物館,成為博物館文化“出圈”的典型案例,“博物館+”成為文旅跨界融合的全新“打開方式”。

  從文化“出圈”到產業“破圈”,嶗山區在博物館事業建設的“嶗山實踐”中有何特色?

  打造集群聚落 建設高品質、差異化的“博物館之區”

  “位於嶗山區秦嶺路8號的青島金石博物館是青島市第一家以觀賞石為主要藏品的綜合性民營博物館。採用‘現代博物館理念+創新商業模式’,大型公共空間創作、繪畫、書法、奇石、雕塑、崖柏等藝術品遍布樓宇空間,塑造出一座‘行走’的博物館,成為青島地區的文化特色樓宇。”嶗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分管文博工作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嶗山區已備案省級非國有博物館達20家,涉及海洋、建筑、院校、藝術、非遺、科技、農業和工業遺產等各個領域。多樣化博物館集群聚落,成為嶗山區博物館事業的主要特色和優勢。

  嶗山區擁有多個特色博物館,如集珠寶自然科普、中外珠寶歷史文化展示及文創交流於一體的專業性珠寶博物館——若七珠寶藝術博物館﹔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杯子文化的主題博物館——杯子博物館﹔以世界家電體驗為主題,結合復古與科技的沉浸式博物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集陶瓷藝術創作、陶瓷專業人才培養、高端學術活動策劃和推展、文旅產品開發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專業平台——青島浮山窯陶瓷藝術博物館。博物館豐富多樣,展現了嶗山區在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拓展公共服務 多措並舉盤活博物館藏品資源

  如今,博物館的角色從“服務文物”逐漸演變為“服務公眾”,肩負著提升思想、文化、健康素質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嶗山區各博物館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參與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為公眾提供開放包容的文化空間等方面“不遺余力”,按照“三貼近”原則,引導非國有博物館樹立“特色立館、業務強館、服務興館、管理治館”的理念,推進博物館免費開放,開展標准化和特色服務,豐富藏品利用,提高展覽水平,弘揚傳統美德。

  嶗山區積極創新內容,搭建平台,凸顯融合效應。在“博融萬家﹒嶗山區博物館館際聯展”活動品牌之下,整合全區優質博物館資源,每年組織舉辦館藏精品展、主題展等30余場展覽,吸引游客、市民共10余萬人次走進博物館,實現資源共享、互學互鑒、共融共生,使博物館由“私人珍藏”向“社會共享”轉變,成為青島一張獨特的文化新名片。

  自2020年以來,嶗山區各博物館積極拓展思路,堅持“閉館不閉展、服務不缺位”,通過自媒體,開展線上直播、微型展覽和虛擬游覽,推出多樣化展覽和親子研學活動。

  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何嶗山區高品質特色博物館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博物館建設“N+1”嶗山模式起到了關鍵作用。

  近年來,嶗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發展,堅持政府主導、制定政策、搭建平台,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生活需求為己任,鼓勵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提出了博物館區“N+1”建設模式,即綜合利用景區、建筑、海洋等N個方面資源辟建博物館,優先鼓勵填補嶗山區博物館門類空白和體現行業特性、區域特點的專題性博物館,引導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均衡發展。

  2016年,嶗山區出台了《嶗山區鼓勵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辦法》,年均投入100萬元用於扶持博物館發展。具體支持措施包括:一是對於非國有博物館,如果免費開放超過260天,參觀人次超過0.5萬人次,並舉辦了至少5次展覽活動,將獲得每年10萬元的資金扶持。二是對非國有博物館進行績效評估,根據展館面積、效率管理、運營成本、館際聯展、社會評價等指標,分別獎勵3萬元至7萬元不等的資金。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撥款177萬元、255萬元和225萬元用於扶持博物館發展,這一舉措在全省屬首創。為了合理布局和規范工作,嶗山區積極進行全區調研,借助市博物館學會等專家資源的學術和實踐經驗,提供前期現場指導,以確保博物館的合理布局和規范運營。

  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杆 功能和價值邊界不斷拓展

  文物盲盒熱潮不斷、丑萌綠馬“一馬難求”、文創雪糕爽甜可口……特色文創產品成為博物館熱潮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嶗山區充分回應需求熱點,使文物“由高冷變親民、陌生變熟悉”,帶動文創產業擴容升級。

  為充分滿足市民與觀眾的個性化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嶗山區鼓勵各博物館深度挖掘各自館藏的文化資源,研發博物館文創產品,逐步形成了“形式多種、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

  目前,嶗山區各博物館研發五大類20多個品種千余件文創產品。2021年、2022年,在全國率先推出“新年生肖文創發布”,閱讀量超百萬次,並在全市5﹒18博物館日大會進行推介,成為全市創新標杆。

  嶗山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傳承載體,但仍需繼續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下一步,嶗山區將充分利用嶗山文化遺產優勢發展博物館事業,進一步創新博物館扶持精准化政策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興建博物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強化規范管理。積極推進以“智聯文博”為載體的嶗山智庫建設,與駐青高校聯合推動嶗山博物館文化科研基地建設,著力加強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豐富博物館文化傳播方式,吸引更多青年,注入年輕活力,讓博物館成為嶗山區的文化標志,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為嶗山區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示范窗口區貢獻“文博力量”。(於偉東 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