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濰坊:傳統工藝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11-30 08:3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1-30

  過去幾年,山東省濰坊市發揮傳統工藝資源優勢,搭建傳習、聯營、旅游、創新“四個平台”,踐行將傳統工藝融入民眾生活、公共文化、經濟發展、文化旅游“四融理念”,培育助推傳統工藝發展的生態、活態、業態、常態“四態環境”,打造山東傳統工藝賦能鄉村振興新樣板。

  針對傳統工藝學習難、收入低、傳承者少、年輕人不願干的問題,濰坊市組織實施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計劃,發展壯大傳統工藝隊伍。比如推廣帶頭人制度。通過評先樹優和經費扶持,鼓勵非遺傳統工藝類項目帶頭人以己之長反哺社會,為鄉村啟智扶志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濰坊市寒亭區張家院庄村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張效東,通過風箏傳習工坊授藝帶徒20多人,帶動村民實現風箏產業年創收200多萬元。臨朐縣非遺傳承人劉岳清帶動村民從事手工箅子生產,年加工產品兩萬余件,銷售額達30余萬元,為30名殘疾人、留守婦女和10戶困難家庭摘掉了貧困帽子。此外,濰坊市加強非遺聚集區和傳習所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0個非遺聚集區、315個非遺傳習所,其中傳統工藝類項目達70%以上,手工藝人免費入駐傳習所,並常年開展收徒帶徒技藝傳習和生產加工市場銷售活動,為傳統工藝業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構筑階梯式人才培養機制。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完善從業者、傳承人、工藝大師三級梯隊機制,培育壯大傳統工藝大師隊伍,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4人,擁有各級工藝美術大師495名。組織評選出四批“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鼓勵傳統工藝業高質量發展。實施“百鄉千人培訓計劃”,培養傳統工藝類生產經營人才6000余人,其中瀕危項目核雕技藝從業者從過去的五六人發展到了現在的2000多人,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此外,濰坊市還積極探索搭建聯營平台,把“濰坊傳統工藝”做起來、賣出去。針對部分傳統工藝項目銷路窄,產品小眾,從業者收入低的情況,當地建立協同機制,構建產銷共贏平台。

  發展鄉村手工藝合作社。利用手工藝特色資源優勢,開辟產銷通道,聚集村民共同致富。高密市注溝鎮曹疃村民間工藝大師禚元興,發揮柳編工藝就地取材、能耗低、環保無污染、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點,組織當地農民從事柳編生產,產品暢銷至北京、上海等地,年產80多萬件,交易額達300多萬元。

  建設非遺特色社區、村落。激活鄉村傳統工藝傳統,發揮非遺特色項目集聚效應。寒亭區王家庄子村銳意打造“中國風箏產業第一村”,發展風箏企業和專業戶90多家,全村有2000多人從事風箏生產加工,風箏暢銷至伊朗、阿富汗、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2.8億元。奎文區東上虞社區是歷史上有名的鐵匠村,村改居之後以弘揚紅爐文化為主題,建設具有傳統美食、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三大業態的新型社區。

  做強老字號傳統工藝品牌。目前,濰坊市獲評中華老字號企業4家、山東省老字號企業17家、濰坊老字號企業31家。“恆盛齋”糕點、“同文堂”毛筆、“樂春”大餑餑等一批老字號成為熱銷傳統工藝品牌,“崔字牌”小磨香油在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近3萬個分銷網點和代理商,實現產值近6億元,吸納周邊鄉村160多人就業。

  針對部分傳統工藝產品創新不足、知名度不響的問題,濰坊市還實施濰坊傳統工藝創新推廣計劃。2021年11月,濰坊成功獲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獲得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與全世界295個創意城市建立起合作交流通道,並通過這一通道推動實施“濰坊好手藝”世界行計劃。(郭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