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
《永樂長思》沉浸式再現大典傳承故事
發布時間:2024-02-07 10:3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2-07
  沉浸式展演是近年來新興的演出娛樂形式,已經形成一定的行業規模,成為新消費風尚和文化景觀。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與白鏡戲局(北京入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國風科幻沉浸式戲劇《永樂長思》,將國家圖書館的珍貴文物、深厚的文化知識積澱、成熟的文化消費環境與白鏡戲局富有創意的戲劇編排結合,形成創新合力,讓文物“活”起來。
  《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永樂六年(1408),明嘉靖年間重錄副本,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類書,共計22937卷(含目錄與凡例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內容涵蓋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政治、制度、名物等各類文獻,素有“典籍淵藪、佚書寶庫”之美譽。令人痛心的是,這部成書於明永樂之初的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而重錄於嘉靖之末的副本截至目前僅有800余卷、400余冊及部分零頁存世。《永樂大典》是國家圖書館四大專藏之一,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其中62冊現暫存於台灣),是《永樂大典》海內外最大藏家。
  《永樂長思》通過戲劇的形式,依據《永樂大典》的輾轉歷史,生動再現《永樂大典》的編纂過程和其中蘊含的豐富而寶貴的知識體系、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還原明、清乃至民國的衣冠風貌,通過光影、聲畫、表演藝術,佐以演員的精彩演繹,為觀眾講述一段驚心動魄的國寶傳承故事,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著《永樂長思》,觀眾可以回到1933年,跟隨北平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完成文物南遷,體驗在火車站躲避軍警特務盤查的驚險,也可以穿越回清朝的翰林院,看看那次意外的大火有沒有燒毀“大典”……《永樂長思》包含6條不同觀劇線路,形成網狀的敘事結構,並提供了4個可由觀眾共同選擇的故事結局。劇本故事引入科幻設定,通過對DNA技術、腦機接口技術、平行宇宙概念等科學內容的合理延伸與想象,構建了宏大的世界觀,並以此為依托將不同時空的場景內容連貫地融入主線劇情當中。
  作為國內首個以沉浸式戲劇方式演繹典籍文化主題的原創性項目,《永樂長思》通過多通道投影融合與模擬真實環境的空間設計,利用虛擬現實、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技術,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立體影像。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感官的豐富觀演體驗,提高觀眾與劇情的互動性以及對主旨的理解。
  該劇制作人和總導演、北京入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唐文韜表示,《永樂長思》打破了觀眾與演員之間的傳統邊界,讓觀眾從觀看劇情到參與劇情,完成從“感官沉浸”到“心靈沉浸”的升華。
  “《永樂長思》的推出是國家圖書館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嘗試。該項目結合了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永樂大典》系列展陳,以藝術化的手段,通過新穎有趣的沉浸式觀演方式,利用尋寶探險類劇情對《永樂大典》進行闡釋推廣和弘揚創新,引領觀眾了解國寶《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向觀眾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圖書館與文保工作者在典籍保護上作出的奉獻與犧牲,揭示薪火相傳之中中華文明強韌的生命力。該項目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為市場提供了全新的傳統文化創新性融合發展思路。”國家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永樂長思》於2023年10月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啟首場演出後,每周六、周日上演,每天上演兩場。春節後,該劇計劃將開啟更多場次的演出,並逐漸開放周中夜間場次。(劉淼)